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积蓄力量 重振老河口雄风——中力电动叉车项目工地走访

2022-01-31 09:21:18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姝满 通讯员 李雯艳 张子纬

“第一期已经完成土地垫方。看!第二期就在那边。”

1月20日,大寒节气。下午1点半,襄阳老河口市高新区项目办工作人员全小虎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中力电动叉车项目工地。

黄土旷野,冷风刮面,渣土车沿着弯曲坑洼的车辙,不时从身边驶过。

作为填补湖北电动叉车整车制造企业空白的项目,老河口市各级领导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为此投入大量心力。

目睹该市服务重大项目的景象,企业负责人感慨:“仿佛让我看到浙江过去大抓工业的影子。”

谋划走在企业前面

这是一个对老河口工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影响的项目——

建设年产5万台电动叉车总装生产线、20万吨配重铸造生产线及5万吨零部件铸造生产线,以及叉车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

2021年3月底,获悉项目线索后的第一道考题,是制定承接方案。

刚开始的打算,是围绕铸造展开。但铸造行业耗能高、污染高,产业附加值也不高。

各方研究后,决定瞄准电动叉车整车项目。项目招商专班迅速成立,市主要领导上阵,靠前指挥。

团队母鸡抱窝般熬夜趴在网上找数据、做分析、写报告,全面分析电动叉车整车制造在华中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走势。

在该市高新区、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的协助下,31页的方案出炉。

企业负责人拿到方案时,对老河口招商团队的专业性充分肯定:“你们对行业的分析十分透彻,谋划竟然走在了我们前面。”

“这个项目,是近几年来老河口落地速度最快的一个。”说起项目前期推进的点滴,该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张奎很有感触:“招商引资就像相亲,和发达地方比,老河口不算‘高富帅’,我们靠诚意打动了对方。”

20次周例会研究问题百余个

去年7月17日,包括襄阳市有关领导在内的考察团一行赴浙江安吉,见证浙江中力电动叉车项目签约。签约结束,项目服务指挥部迅速成立。

7月19日至12月,每周一次例会,开了20次。

记者翻看全部会议纪要,其中研究项目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有100多个。

做好项目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单位。采访中,记者频频听到一个词:现场办公。

“完成施工便道500多米”“铺设供水管道500米”“供电公司正在进行临时用电施工”……项目落户老河口市高新区后,高新区主要负责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对接推进。

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金龙说:“每逢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各责任单位全部到现场,针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现场排时间表,‘谁的孩子谁抱走’。”

一个星期所有临时线路搭建完毕;原计划3天完成的“清表”剩余工作,一个下午全部完成。

“很快,但也很不容易。”竖电线杆要临时占用村民一些田地,做沟通工作,火太急饭要烧煳,火太慢时间不等人,考验很大;定边界,夏天的玉米长得比人高,钻进去就没了方向,叶子划得人难受。

今年1月19日,湖北中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辉一行再次来到老河口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看到土地平整基本完成,项目进展比计划提前近一周,企业非常满意。

“我们按照2月下旬正式开工倒排工期,提质增效往前赶。”高新区负责人康祖全介绍。

是“信任票”,也是“激励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大力发展以轻纺工业为特色、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省份迅速崛起为工业为主的省份。

中力机械这家亲历过浙江工业化发展历程的企业,去年在老河口听了项目推进情况介绍后,负责人感慨:“干部服务重大项目的景象,仿佛让我看到浙江过去大抓工业的影子。”

企业的肯定,是“信任票”,也是“激励状”,老河口人看得很重。

“全方位把服务做到最优,还怕企业家朋友们不帮忙推介吗?”康祖全说,好口碑扩大了“朋友圈”,园区内的企业家经常带着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来老河口看项目。

鼎盛时期,老河口的工业企业曾达1921家。“过去的优势在工业,将来发展的潜力也在工业。”这份情结萦绕在老河口人心头。

老河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900亿元。这意味着,每年要新增100亿元工业产值。

“举全市之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有限资源向工业项目集中,把优秀干部向招商一线倾斜,把优质要素向五大产业供给,为重振老河口雄风积蓄力量。”老河口市委书记曹祖金表示。

关键词: 企业 项目 工业 老河口 叉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