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极目时评|院士放弃专利让救命药降到一盒290元,医者仁心让生命充满光亮

2022-02-03 15:21:08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为救更多人,他放弃申请专利,一盒药仅290元,且已纳入医保。(据2月3日央视新闻)

王振义医生今年已经是98岁的高龄,在18岁那年免试入震旦大学医学院后,他就一头扎进对于血液病的研究,1979年,上海瑞金医院成立血液病研究室。他和同事一起开始进行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1986年,他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在临床上首次成功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恶性肿瘤细胞“诱导改造”为良性细胞,震惊了医学界。

在诸多影视剧作品的描述和人们的印象中,“白血病”都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绝症,就算是在医学技术相当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今天,要攻克一项疑难之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王振义和他的研究伙伴们,最初面临的情况是: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科研条件落后。而就是在这样的重重困难之中,他们保持着严谨而热忱的态度,不懈付出,不畏艰难,与疾病作战,为生命传光。

在长年的潜心研究之中,王振义不为利欲所扰,不因艰难而退,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坚持不懈,笃志前行;在科研一次次遭遇挫败,前路迷茫之时,他上下求索,善借他山之石,提出诱导分化的理论,“劝导”癌细胞“改邪归正”;在国内缺乏可攻克顽疾的13-顺维甲酸,从美国进口价格昂贵,效果不佳时,他另辟蹊径,大胆创新,选用了全反式维甲酸;在需要在5岁垂危患儿身上试新药,面临巨大的风险和艰难抉择之时,他勇于担当,奋力一搏,将拯救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而就在他终于取得了成功,研究出了新疗法并在全国推广,论文引发国际医学界轰动,荣获多项大奖之后,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耀和利益,而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专利申请,将自己多年来呕心沥血的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医学事业,奉献给所有患者。所以,为了这么难治的一种病,历尽艰辛才研发出的救命药,至今,仍然只售290块钱,而且还纳入了医保当中。

众所周知,许多进口的治疗癌症的药物、疗法之所以非常昂贵,就是因为研发成本高,而其中,专利费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固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鼓励研发创新,但在客观上,也的确让很多人看不起病。而身为科研者,放弃自身可能获得的巨大利益,甚至放弃多年科研所争来的斐然名声,只为了病人而研究,只为了生命而风险,这是何等宽厚温柔的大爱,何其令人感动的真诚!这份大医精诚之仁心,照进了众多为疾病所困扰的人们心中,为他们点亮一束温暖的光亮!

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已经是殊为不易,成就斐然。而在获得成功之后,王振义丝毫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依然将自己视为最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的一员,依然在一线救死扶伤,教书育人,为科研传续责任与使命,培养了众多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缔造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就在2020年,王振义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时,他仍然心心念念地说:“为什么不奖励年纪轻的人?我们年纪轻的人难道没有科学家了?难道他们没有创新吗?”他不仅要求自己学无止境,更希望科学之火种在中国永续传承,光耀未来!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正是王振义这样了不起的探路者们,以淡泊名利、心怀苍生,甘于奉献的生涯成就铸造!而我们在敬仰他们的成就,感佩他们的奉献之时,也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学习到优异的品质,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以己之力,发光发热,不懈拼搏,勇争上游。

关键词: 精神 研究 科研 生命 王振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