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捷科技5年“烧”45亿,至今仍未盈利
2021-04-06 08:46:26 来源:国际金融报
翱捷科技的营收虽然在持续增长,但其却仍年年亏损,每年至少亏5亿元,特别是2020年前三季度,其亏损逾21亿元。
近期,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翱捷科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4183.0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翱捷科技获得了阿里、小米、高瓴支持,5年“烧”了40多亿元至今仍未盈利。
高瓴、小米入股
据了解,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戴保家、浦东新产投、浦东科投、香港紫藤出资设立。
2017年8月,阿里网络、深创投、前海万容、FantasyLtd.、戴保家以1.1美元/出资额的价格增资翱捷科技,彼时,阿里网络持有翱捷科技25.12%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8年6月,阿里网络、前海万容、FantasyLtd.、青岛华芯、中电华登、芯片联合(香港)、嘉盛基金、义乌和谐以1.69美元/出资额的价格增资翱捷科技。
2020年2月,小米长江、兴证投资、久深股权、疌泉元禾以3.85美元/出资额的价格增资翱捷科技。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投资、浦东新产投、红杉宽带、桐乡智芯、高瓴馥恒、张江科投、张怀安、自贸三期、上海科投、TCL爱思开、浙江天能、上海诚晁以4.05美元/出资额的价格增资翱捷科技。
通过上述几次增资,阿里、小米、高瓴等均成为了翱捷科技的股东。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阿里网络持有翱捷科技17.15%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资料显示,阿里网络成立于1999年9月9日,第一大股东为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7.59%,其他两个股东分别为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和Alibaba.comChinaLimited。
那么,翱捷科技是否已属于阿里旗下?
记者查询发现,翱捷科技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戴保家。
对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要求翱捷科技列表披露公司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的变化、一致行动人的变化;详细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认定的过程,是否以一致行动协议方式认定实际控制人及认定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动,是否符合《审核问答(二)》第5条的相关要求;实际控制人历次签订一致行动协议的主要内容、期限、协议解除情况及对上市后公司控制权的影响。
对此,翱捷科技表示,戴保家直接持有公司9.36%的股份。戴保家与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捷芯、GreatASR1Limited、GreatASR2Limited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上述员工持股平台就任何与公司有关的需各股东做出决定的事项,各员工持股平台均应事先向戴保家咨询,并根据戴保家的意见采取一致的行动;就公司由股东表决的所有决议,各员工持股平台均应事先向戴保家咨询,并采取与戴保家一致的行动进行相同内容的投票表决。戴保家直接持股及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24.36%的表决权,系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公司设立至今,实际控制人戴保家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均超过其它股东。
此外,翱捷科技还强调,公司股东阿里网络、前海万容、新星纽士达、义乌和谐、深创投出具了《关于不谋求实际控制权的承诺函》,认可并尊重戴保家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并自成为公司股东之日起未曾通过任何形式谋求公司控制权,且不会通过任何方式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权。
狂“烧”45亿
据了解,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的企业,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是国内极少数同时拥有全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研发设计实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
2017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下称“报告期”),翱捷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23.35万元、11539.11万元、39794.16万元、70673.2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9789.33万元、-53744.22万元、-58354.86万元、-211566.17万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时间段内,翱捷科技的营收虽然在持续增长,但其却仍年年亏损,每年至少亏5亿元,特别是2020年前三季度,其亏损逾21亿元,同时,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并于2020年进行了股改。截至2017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2.97亿元,结合其2017年的净利润,可以计算出,截至2016年末,其未分配利润约为-3亿元(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2015年和2016年,翱捷科技在两年的经营中,合计亏损了3亿元。换言之,翱捷科技已“烧”了45亿元,但仍未扭亏为盈。
翱捷科技年年亏损与其在研发上的投入大有关。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翱捷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676.11万元、52439.68万元、59677.2万元、186772.75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35.41%、454.45%、149.96%、264.28%。
奇怪的是,翱捷科技虽然在研发上投入不小,但其毛利率却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翱捷科技的研发费用(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435.41%、454.45%、149.96%、73.19%,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62.99%、43.04%、30.79%、54.85%。
同时,在上述时间段内,翱捷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40.66%、33.1%、18.08%、27.93%,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55.76%、58.03%、56.8%、50.27%。
可以看出,2017年-2019年,翱捷科技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其毛利率不增反降。另外,公司在研发费用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毛利率却还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记者发现,翱捷科技似乎还身陷诉讼风波。
2020年8月,翱捷科技先后两次向刘石、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移芯通信”)提起诉讼,皆因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标的金额分别为4500万元、1.9亿元,该案件正在一审审理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媒体报道,2021年1月,移芯通信向有管辖权的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起诉翱捷科技恶意诉讼,赔偿请求金额高达1亿元。目前,该案已被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案件编号为(2021)沪73知民初223号。
对此,翱捷科技在问询函中表示,尽管公司尚无法获知上述上海移芯(即移芯通信)的具体起诉内容,但根据媒体报道,上海移芯本次对公司提起诉讼,系其认为公司起诉的产品为上海移芯未推出的产品,从而以诉讼方式予以反驳。但是,根据公司的起诉状,公司起诉上海移芯所涉及的产品包括EC616、EC617等NB-IoT芯片及EC618等CAT1芯片。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及上海移芯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上海移芯已于2019年6月量产了型号为EC616的NB-IoT芯片,且早在2018年即开始着力研发CAT.1bis芯片并即将在目前推出市场。因此,公司对上海移芯的起诉存在合理依据。
推荐内容
- 护士实名举报医生丈夫出轨医药代表事件:搞臭渣男
- 2022年不给加班费?还欠付工资?几招让老板主动找
- 重庆路内停车费用调整,15分钟内免费,一晚最低5
- 一陌生男子在菜市场,贴在一女子的身后,闻一女子
- 05超女纪敏佳,唱功好、存在感低,嫁人生子后住豪
- 女子晒与男友同居日常,称幸福感已经溢出,网友:
- 微纪录片|战!在“疫”线
- 更高水平全民健身 未来怎么升级?
- 万人说新疆 | 来自奇台黄面的“诱惑”
- 万人说新疆 | 冰球追梦少年吾拉哈提
- 专家解读 “3·21”东航飞行事故调查的方式范
- 群殴大象,带来灾荒,非洲“麻雀”泛滥成灾,15亿
- 今年前两个月物流运行平稳开局
- 产业布局更优 区域协同更强(经济新方位)
- 森林草原防火季 | 视频:杜绝森林火灾 保护绿色家园
- 五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
- 全球最大电池容量纯电池动力船“长江三峡1”交付
- “疫”刻不放松 检测送船头
- 铜陵市海事中心筑牢战“疫”水上长城
- “线上+线下”,泰州港航全力护航春耕物资水上运输
- 百年糊涂品牌营销成功出圈,江小白这回有对手了
- 多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春季农业生产 持续保障农
- 【图解】防疫保供稳物价 各地聚力“惠民生”
- 光影军校丨记录不一样的热血青春
- 全国铁路4月8日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 两部门公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 海通策略:A股退市逐步常态化
- 金山办公去年净利10.41亿 股价自去年6月高点下
- 最强企业家德比:曹德旺侧身,“玻璃大王”花落李
-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润509.21亿元同比增长1%
- 国盾互联八仙金花茯茶.助推振兴乡村打造共同富裕
- 京东居家睡眠节智能床垫成交额同比增长414% 床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01例
- 宜信财富: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美好生活
-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
- 21年研发投入超8亿元之后,BOSS直聘22年春季DAU峰
- 平安银行海口分行因信贷融资相关费用问题被通报,
- 看!这是2022年北极海冰的最大值,真的变化很大
- 恕我直言:均价破8算什么?海珠还会继续涨!
- “学神”童哲,没能撑住万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