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微博、微信、淘宝等上线“个性化推荐”开关 你关不关?

2022-03-29 15:39:58 来源:大连晚报

无论你喜欢的是听音乐、做蛋糕或者是爬山,各种社交软件总能根据你的爱好来“猜你喜欢”。这种名为“个性化推荐”的算法,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无数人困扰无比。现如今,App里的“个性化推荐”终于可以手动关闭了。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今年“3·15”前后,微博、微信、淘宝等App都陆续上线“个性化推荐”开关。“个性化推荐”你关不关?很多人正在纠结。有人觉得关闭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有人关闭后感觉“水土不服”……

隐蔽的按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上线个性化推荐关闭键的应用众多,既有资讯或社交媒体类的微信、微博、小红书、今日头条等,也包括长短视频平台中的抖音、爱奇艺、哔哩哔哩等,还有电商类的淘宝、京东、拼多多,以及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等常见应用。

今年1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该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实施的背景便是,在数字化时代,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推荐、信息检索、调度决策等场景,极大地影响公众的上网体验和日常生活。不过,算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算法降低了用户信息检索的时间成本,满足了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有利于实现用户和信息的精准匹配,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算法不可避免地在数据的收集、处理方面存在局限性,最终展现的推荐结果其实暴露了用户的隐私和个人偏好;同时,当算法的理念偏离正轨,误入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歧途,也会引发广告骚扰、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信息茧房等问题。

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担心个人喜好和兴趣等隐私问题被算法算计,六成受访者表示担心信息在数字环境中有泄露的风险,在算法束缚下近五成受访者表示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另据报告应用程序成为公众感知到数字环境风险的首要来源。

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4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关闭算法推荐功能。

不过,记者在体验后发现,目前App基本都是默认打开“个性化推荐”的状态,而要找到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却不太容易。以淘宝为例,需要先进入“我的淘宝”页面,而后点击右上角的“设置”,再选择“隐私”选项,然后在页面呈现的10多个选项里找到“推荐管理”,才能看到关闭键。

而其他应用的关闭键却可能并不在“隐私”这一条目下。比如抖音是点击“设置”后,再点击“通用设置”,才能找到“管理个性化内容推荐”;拼多多则是点击“设置”后,再选择“常见问题”,才能找到“个性化推荐与广告”这一关闭入口。

“听说可以关闭个性化推荐了,我就打开手机里常用的App想试一试,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入口,最后还是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才找到方法。而且每个App关闭的入口位置还不一样,不太会操作手机的人估计很难找到。”网友“汪先生”吐槽。

纠结的网民

关闭之后,你的世界就清静了?不一定……

“之前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去找一些纯音乐用作配乐,结果倒好,音乐App给我推荐的歌单全是‘国外大神收藏的背景音乐清单’!自己听音乐都没了地方。”网友“HANS”表示,自己是“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重度“受害者”。得知“个性化推荐”有了可以自主开关的按钮,深受困扰的部分网友们迅速行动,不一会儿就将微博、微信、抖音等App里的按钮给关了个遍。

这下再刷手机,世界总能清静了吧!不少人“天真”地想。然而,关闭“个性化推荐”后的世界,和网友们想象的不太一样。网友“锅里一颗枣”关闭了购物网站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再刷手机时他发现,首页开始给自己推荐紫檀擀面杖和新鲜蒜薹,这让“锅里一颗枣”觉得匪夷所思:“这都是啥跟啥?”网友“古月笙歌”关闭的是某音乐软件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她的“听后感”顿时有些“穿越”:“我感觉我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网友“pp”并不反感个性化推荐,在她看来,App提供的有效信息,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自己的需求起到一个“初筛”作用。“假如我看上了某一款口红的新色号,我会习惯性地去搜一搜别人的用户体验,看看自己是否踩雷。App推荐的内容里,不排除有很多是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排雷’这一项功能,我觉得挺好用的。”

也有网友获得了可以掌控的新世界,网友“hiihsj”说,“关闭各个App个性化推荐后,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数据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这种感觉简直太棒了!”资讯类应用的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则获得众多网友的赞成:“以前总是被‘安排’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关闭个性化推荐后,感觉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对于破开信息茧房是个利好。人类有一种本能,那就是认同更符合自己观点的想法。而算法推荐加剧了这种效应,它迎合了用户的低阶信息需求,反复推送同质化的内容。”网友“闪马智能”表示,用户因为被同类信息包围,缺少不同视角内容的输入,思想将会越来越狭隘化。

记者在挨个关闭“个性化推荐”开关的过程中,也详细观察了各个App对于用户发出的提醒。其中,淘宝在“推荐管理”页面中,详细说明了网站的个性化算法会用到哪些可追踪到个人的数据。关闭前,淘宝首页会根据你经常搜索或者购买的内容来进行推荐,关闭后,首页推荐的内容变得繁多起来,各类生活用品或者直播间的畅销物品是主流。小红书App关闭“个性化推荐”后,首页的内容显示区别不算很大,推荐的内容多少还是命中了记者的浏览偏好。

声音

“洪水猛兽”还是“生存依托”?

“个性化推荐”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生存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相关专家表示,各类客户端里上线“个性化推荐”算法,都经过了很多种方案的测试。最终能够上线的,一定是测试结果最好,推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算法,并不是后端工程师“凭着想象乱来”。伴随着我们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加深,算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中。比如这一次,各大客户端上线“个性化推荐”开关,让用户可以自主决定被“推荐”与否,其实就是一次进步。“开关”功能的提供,让用户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完美的算法,需要建立在掌握大量用户访问信息的基础上,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数据。从业者们正在努力尝试,未来将算法改进得更加“智能”,既可以满足用户的兴趣和偏好,又能让推荐的内容变得多样,从而更好地把握用户偏好。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絮森表示,互联网广泛应用离不开用户个人数据,要做到合法合规安全地采集使用数据。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平台定期做风险评估,做好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对互联网平台而言,要遵守科学伦理,不能违背技术发展背后的道德规范,更要接受社会监督。此外,用户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隐私侵犯行为坚决维权。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社交软件 算法推荐服务 应用关闭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