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试药”群体众生相:试药群体年轻化,15天收入过万

2022-04-01 05:28:58 来源:凯迪网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没有人愿意一直吃药,但有一类人除外。

在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前进的道路上,“试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因此而衍生出了“职业试药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群体并不为大众所了解,在市场利益的催化之下,试药人应聘的途径、获得的福利以及试药本身,都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要如何分辨可能存在的危险,要如何正确认识试药人这个角色,无疑是时代给人们新的思考。

在职业试药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钱数÷天数=试药的危险程度。

也就是说,天数越短,给的报酬越多,试药的危险系数就越高。

这话是有道理的,因此,试药中介在接触到某些因危险系数高而招募不到受试者的项目时,通常会比较“鸡贼”地将试药的报酬偷偷压低,以此来减轻守试者的心理负担。

但对于试药人中的“老江湖”,也就是职业试药人来说,危险系数往往不在他们考虑的第一范围,中介口中的回报价格,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走上职业试药道路的人来自社会各界,什么人都有,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健康人,患者……促使他们成为职业试药人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生活所迫,而有些,却是乐在其中。

小A是一家大型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家公司在同行业中位居全国第二,是连接药厂、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第四方桥梁,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见过了太多不同类型的受试者。

作为临床试验协调员,尽管她每天都要接触很多前来试药的受试者,按说已经濒临麻木,但却依旧发生过几件让小A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儿身上。

当时小A正在协同公司与医院进行一个试药项目,这个项目需要收集受试者的尿便,每名受试者会领到一个集便器和一个黄色垃圾袋,将需要提取的排泄物放到里面,他们便可以领到相应的报酬。

做完这些事之后,男孩儿还不肯走,对着小A以及另一名医护人员问,最近公司还有没有“空白血”项目,他想继续试,言语间似乎有些犹豫。

当时经验尚浅的小A不明所以,但她身旁的医护人员却已经了然,随即颇为冷漠地对男孩儿说,这种项目很少,而且他刚刚在上一个项目中抽了不少血,不要惦记着做下一个项目了。

男孩儿听后有些窘迫,很快离开了小A的视线。

在他走后,那名医护人员淡淡摇头,表示这个男生估计快成了职业试药人。

所谓职业试药人,主要是冲着试药的经济报酬而来的试药“老江湖”,他们的生活甚至就靠试药来维持。

试药的报酬因药物而定,有些药物试一次能拿到9000元,有些15天就能拿到过万,还是那句话,报酬越高,风险越大。

后来,小A才知道,虽然听起来都是试药,但里面的门道却还不少。试药总共分为4期,不同于后面三期的试药员,除了部分癌症患者外,一期受试者全部都是健康人。

临床药物实验中,多数试药项目都需要受试者吃药,但也有一部分项目是只需要提取受试者的血液、采集他们的尿便,不需要吃药,这类项目因为对身体损害最小,因而成了非常珍稀的“空白血”项目,这是试药这行的“行话”。

那个少年男孩儿能轻松问出这个问题,至少说明他很有经验,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试药了。对于部分受试者来说,试药周期短、回报快,因此成了赚钱的“捷径”。

在挥别这个年轻男孩儿后,小A很快见识到了职业试药人的“疯狂”。

那是一名中年受试者,当被身边的医护人员认出时,他才刚刚采集完血液,正慢吞吞收拾着自己胳膊上的留置针,准备离开。

因为是熟脸,所以接触过他的医护人员马上认出了他,距离该男子上次参加试药还不足一个月,按道理,受试者需要在一次试药完毕后至少三个月才能再次试药,只有经过足够的空档时间,才能让他们体内的药物代谢干净,不影响他们的身体,也对下次试药效果的影响。

显然,这名中年男子也是一个职业试药人,并且在试药中违规了。最终,他的血液以不合格被处理掉,不能参加此次的试药。

每位试药人在接受试药前,都会例行体检,需要测验的指标不少,这类体检对受试者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现某个项目不合格,受试者是无法通过的。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是出于被迫,或是出于逐利心理,市场上的一些受试者总能找到办法钻流程的空子。

比如说,有人在禁止吸烟的尿液检查中,向尿液中滴加一滴白醋,这样就无法被检测出吸烟史;或者使用金钱手段买通其他受试者,让对方匀出来一点尿液给自己。

当然,这些是前几年没有受试者信息共享时出现的风气,为了打击这种歪风邪气,如今的医院大多会建立受试者共享网络信息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受试者作假。

至于那名中年男子,他很可能是使用了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至于尿液采集也用的是其他人的。

制药,试药,最终推出药物,成功用药,在一种药物成功推出的过程中,试药本身是药物实验中固有的一环,但因其特殊性,试药必须与真实的人发生联系,因此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受试者,金钱才出现在试药环节中,属于衍生而来的利益链。

但也正因为涉及到了钱,所以有了试药市场中的乱象。有人为了快速拿钱,不惜蒙混过关不顾身体违规试药,有人把试药当做赚钱的“职业”,脱离社会脱离人群以此为生。

更要命的是,存在于药品研究公司与试药人之间的中介,往往也有大量别有用心之人。试药人的报酬被恶意压低已经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有些中介甚至会谎报药品危险系数,诱骗试药人进行实验,最终实验人还拿不到全部的报酬,身心均受伤害。

可以说,中介是支撑起临床试验事业的基石,但有些乱象也因其而生。

有曾经做过试药员的网友称,自己当时因为年纪小,被中介骗去做试药人,一针才给50元回报,现在看来,药物的副作用与报酬实在有些不成正比。

尽管这并不是试药的初衷,但乱象却真实存在着。

既然知道试药有风险,也会催生出行业乱象,那是不是说明,试药不可取,属于违背道德甚至泯灭人性的存在呢?

当然不是。

任何事情都具有二元性,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

正如上文所说,试药是临床药物实验中关键的一环,只有确定药物能够用在人身上,这种药物才有上市的可能。宏观来看,试药人的参与本质上的高尚的行为,如果没有他们加入到医学事业的程序中来,就没有大多数人安享成果的可能。

其实,试药到了最后阶段,也就是能够用在人身上时,其实已经经过了层层实验,不管是仿制药还是新药,到了临床人体试验这一步都已经相对安全。

药物在前期会首先应用到动物实验中去,安全通过了才会继续到下一个环节,毕竟,研发药物的本身是为了药品能够成功上市,一种新药能够研发成功,背后肯定是熊熊燃烧的研发经费以及医学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至少,他们不是为了“坑人”才研发药物的。

此外,药物受试者除了一部分冲着钱来的人之外,也有真正是出于对药物的希望而来的病患。

梨视频曾经做过一期癌症患者试药的内容,视频中的试药人都是罹患癌症别无办法的患者,他们大多化疗、放疗都做过,经受了病魔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折磨,靶向药物以及各种能做的努力都做过了,没有别的康复途径。

接受试药是为了提前尝试市面上没有出现过的新药,这些新药有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身体,也有可能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良药。

为了争取活下去的一线希望,很多人选择了做试药员,如果最后去世了,反正罹患的是癌症,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可如果新药有用,那么自然是“赚了”。

其实很多身在医疗体系中的人,也做过试药人,一种新药的出现一定会付出一些代价,这是无法避免的。

结语:

如今人们对于“试药”以及“职业试药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被利益逐渐异化的市场现状下。有人说,“试药”环节中经济补偿的出现,将试药目标牢牢锁定在穷人群体。

然而,那些职业试药人中,不仅仅有被生活所迫的穷人,还有投机者、赌徒、欠债人等等,有问题的并不是“试药”这个程序本身,而是藏于人类阴暗面中的贪婪与懒惰。

作者:黑猫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