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向海而兴——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展”开展

2022-04-25 16:33:39 来源:凯迪网

人类一直未曾停止过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与追求。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实现了辉煌壮丽的洲际远航。随后,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4月19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向海而兴——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展”正式开展,携五大洲200余件/套世界航海文物,带领人们穿越航海、贸易、战争、文化互相交织的500年航海史。

一四八二年在德意志乌尔姆出版的托勒密世界地图。

探索与发现

“向海而兴——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展”是国内少有的以“世界航海”为主线的特展。

“此次联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展’,希望以国内博物馆馆藏文物来展示世界航海进程,以中国视角来解读世界航海故事。”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该展跳脱出单一角度来讲述航海故事的模式,从人物、科技、历史、战争、贸易、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通过航海所连接的世界,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审视”这恢宏的500年。

郑和铜胸像。

走进展厅,迎面便是翘起的船头,观众犹如站在船上,与船长一同劈波斩浪。回顾人类数万年的历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探索与发现自然的史书。郑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正是在这些航海家和探险者的带领下,人类开辟多条重要航路,发现了前所未知的陆地和海域,并逐渐了解地球本身。

“我们将明代航海家郑和加入展览中并放置在开篇位置。虽然郑和没有直接参与地理大发现,但在地理大发现开始前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率先吹响了人类成批走向远洋的号角。”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陈列部李其仁说。

18世纪画珐琅西洋人物纹望远镜。

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1433年)期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经由南海横渡印度洋,最远抵达红海沿岸和赤道以南数百公里的非洲东海岸,前后历经30多个国家。“如此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不仅在当时世界任何国家没有过,也是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任何探险船队和运输船队所莫及的。”李其仁说。

为获得东方的黄金、香料、珍宝和各种商品,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多条重要航路:1488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成功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到印度的航海路线;1492年到1502年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到1498年,达·伽马开拓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的航海路线;1519年至1522年,斐迪南·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地理大发现时代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科学与技术

在没有现今先进的“北斗”“GPS”等定位系统的辅助下,以前的航海者是如何在茫茫的大海上确定自己的位置?航海家们使用什么样的仪器来测定经纬?

16世纪英国制黄铜星盘和17世纪法国制马格里布黄铜星盘。

沿着展厅路线,航海使用的海图、指引船只方向的指南针和磁罗经、通过观测星象确定船只所在纬度的星盘、测定经度的天文钟等文物,让观众穿越进一场沉浸式的航海“大冒险”之旅。

海图是航海重要工具之一。海图详细绘制出航海所需的各种资料,如岸形、岛屿、浅滩等。航行前拟定计划航线、制定航行计划,航行中进行航迹推算和定位等,以及航行结束后总结航行经验,都离不开海图。

有趣的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地图中有着丰富的装饰元素,航行船只、各种人物、当地风俗以及奇形异状的各类海怪。这些装饰元素中最引人注目、令人好奇的当数那些有些许恐怖却又怪诞的海怪形象。

赫里福德地图。

这些海怪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否定的。“出于当时人们认知和掌控海洋能力的不足、航海经验和技术的缺乏以及制图师们出于想象、装饰或炫技等原因,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海图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海怪形象。这些形象展现了航海家和探险者在寻找航路中充满未知的风险,也从侧面彰显了他们克服恐惧的勇敢与无畏。”李其仁解释说。

展览中所展示的托勒密著作《地理学指南》中的一幅世界地图,对15—16世纪的世界航海影响巨大。哥伦布便是受托勒密世界地图影响,认为西航能最快抵达东方,结果意外抵达美洲大陆。

展览特别设置的“墨卡托投影”装置,则能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利用等角正圆柱投影方法制作的海图。

除了海图,船舶在进行跨洋航行时,还必须时刻掌握船只所在的经纬度。纬度需要通过测量海平面和特定天体如太阳、月亮、恒星之间的夹角来计算得出,经度需要测定两点间的时间差而得出,即以“天”定“纬”、控“时”定“经”。  展览中,指南针、六分仪、天文钟等定位仪器,日晷仪、沙漏、怀表等计时仪器,气压计、计程仪等测量仪器可谓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几百年来,正是这些海上知位定向、测量行驶、通讯发信所依之物,辅助当时的航海家们踏足世界,也为今日的航海技术留下珍贵遗产。

19世纪晚期美国制星球仪。

贸易与交流

地理大发现催生海上贸易,为垄断贸易和增加获利,战争成为最直接且最有效的争夺手段。

展览中,8平方米大的展墙上投影一幅世界地图,将16至19世纪西、葡、英、荷、法等国发动的一系列海上战争直观展示。同时,通过武器、战船、油画等展品,为观众还原改变世界航海格局的海上战争事件,让观众理解到,一系列争夺制海权的海上战争,不仅影响各国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格局;各国钱币、商业文件、富有航海元素的艺术品等,为人们讲述航海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因贸易形成的文化风尚。

清康熙广彩描金折枝花卉仕女图壁灯。

17—19世纪,英国、荷兰、丹麦、葡萄牙、法国、瑞典、奥地利等国成立的负责海外贸易的公司便称为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将瓷器、茶叶、咖啡、可可、糖等商品从原产地销往世界各地。

此次展出的《关于经瑞典东印度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中国瓷器情况的研究报告》,是极珍贵的历史文献,全球仅存两本。这份报告详尽地记录瑞典商船进出中国港口的时间、出口的数量、品种的产地等信息,显示出瑞典和中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

哥伦布船队旗舰“圣玛利亚”号帆船模型。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各国商船来华贸易,大批中国瓷器远销欧美,受到普遍喜爱。其中,清粉彩西洋人物图盘、清雍正粉彩爱尔兰纹章纹瓷盘、清乾隆广彩西洋人物风景纹托杯等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外销瓷器型、纹饰风格多样,既有中国瓷器的传统美学,又有为迎合欧美市场的异域风格。

长4.8、宽2.8米的《招商局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油画,值得观众驻足欣赏。轮船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12月26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企业。而该画作,描述的就是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1877年招商局收购曾垄断我国长江航线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通过商业竞争行为并购外国企业,直接从外商手中收回部分中国江海航运利权的历史性事件。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提供

关键词: 地理大发现 世界地图 海上战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