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短视频平台如何防未成年人沉迷?青少年模式远远不够

2022-05-13 09:03:13 来源:广州日报

调查:“青少年模式”要家长主动设置

近日家长黄女士发现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并且被拉入多个粉丝群组。更让黄女士生气的是,在这些粉丝群中,大家都在攀比谁的粉丝多、谁的等级高,并且为了达到高等级,女儿还被一些“粉头”劝说去做任务“拉人头”,同时,黄女士发现,她女儿在平台注册过程中,无须人脸识别等就注册成了19岁的“成年人”。

记者从多家短视频平台了解到,多家平台对“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包括自动启动时间锁,每天最多使用40分钟,关闭直播、充值、打赏等功能,精选一批教育类、知识类等适合青少年用户观看的内容。而且,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记者设置“青少年模式”后发现,短视频的界面上只有订阅、推荐、点赞、转发等简单功能,而用户的个人主页只有曾点赞过的视频,不能发布任何作品,也不能拉任何群组。

然而,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是需要家长主动开启,或主动在平台实名认证是未成年人,每次打开App才会进入“青少年模式”。记者体验发现,在平台上,假如只是观看视频、发布短视频、购物等,则无须实名认证。什么情况下需要实名认证?据了解,实名认证主要是用于开直播、收益提现等。

那么,在家长不知情,或没有主动设置“青少年模式”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则存在无限时浏览视频、加群组、认识网友……

多方专家指出,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仅靠“青少年模式”远不足够。建议所有短视频平台都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短视频平台,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防未成年人沉迷,例如算法、AI技术以及人脸识别等。

国家网信办: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诞生、扩大,MCN机构应运而生。在短视频平台上,聚合了大大小小的MCN机构。不仅是不同账号匹配不同的主播、不同的内容,同时,网红主播、明星等的粉丝群等,都是靠这些机构、工作室来运营。

“粉圈”、直播打赏、短视频、MCN机构等是近年国家重点整治的领域。2021年来,相关部门已开启多轮“清朗行动”。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

4月,国家网信办等三部门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聚焦各类网络直播、短视频行业乱象,着力破解平台信息内容呈现不良、功能运行失范、充值打赏失度等突出问题。

监管趋严短视频平台目光瞄准电商

线上营销服务、直播业务是短视频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据快手公布的2021财报显示,2021年快手全年总收入达810.8亿元。按照业务线划分,线上营销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为426.65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52%;直播业务在去年全年的收入为309.95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38.2%。至于其他业务(含电商等),去年营收为74.21亿元,占比9.2%。

据另一家视频社区哔哩哔哩(简称B站)的财报披露,2021年B站总营收达193.8亿元。在主要业务板块中,增值业务,包括会员费、直播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2021年营收是69.3亿元;广告方面的营收是45.23亿元;电商及其他的营收为28.34亿元,占比分别为35.8%、23.3%、14.6%。

业内看来,随着有关部门对网络直播严管,以及“粉丝”经济逐步见顶,短视频平台已开始寻找其他变现模式。电商是其中之一。近年,B站、抖音、快手在电商领域动作频频,不仅在平台上开启电商频道,去年底,抖音更上线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

(记者 文静)

关键词: 青少年模式 短视频平台 未成年人 实名认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