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耽误家长一分钟:宝宝面对阳,还是要从“肠”计议

2022-12-26 13:34:42 来源:凯迪网

随着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阳”已经成为12月份的主题词,我们身边好像只剩下两种人,“阳性”的,和等待“阳性”的。

当全民发烧成为一种现象级事件,我们再次意识到免疫力的重要性。新冠病毒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指病情具有自我缓解特点、能够自行消散的疾病),感染之后,需要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进行自愈。


(资料图)

其实,不光是新冠病毒,最常见的感冒也很难真正通过药物治愈,最终依靠的还是免疫力。免疫力就像一个寻常看不见的“守护神”,为我们的健康托底。因此,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们对于更强大免疫力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免疫力是一个“寻常看不见”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人人都知道免疫力的存在,但很少有人知道,人体哪些部位和器官在为我们提供免疫力。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来测试一下大家对于免疫力的了解程度:

以下哪个选项,为人体提供了最多的免疫功能?

A. 肝脏

B. 肾脏

C. 肠道

正确答案是肠道。如果你选择了肝脏或肾脏,那么很抱歉,前面的话被我说中了。

我们很多时候把肠道想得过于“单纯”了,认为它仅仅是一个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其实,它还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在人体中能够起到防御和免疫作用的组织叫做淋巴样组织,可以把他比作人体的“防火墙”,这道“防火墙”遍布在我们周身上下许多地方。而在肠道中的淋巴样组织,约占人体总体体液免疫的80%,细胞免疫的50%。

如果以上的描述还是让你一头雾水的话,那么用最通俗的话讲,肠道决定了一个人70%以上的免疫功能,免疫力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它就如同阿根廷队的梅西,球队能取得好成绩,不能说全是梅西的功劳,但如果没有梅西,阿根廷队可能早就回家了。

那么,作为我们身体里的“梅西”,肠道是如何为我们提供免疫力的呢?

这背后是另一套相当复杂的科学知识,为了更通俗易懂,我们还是拿足球来举例子。大部分时候,一支足球队都有四名后卫,这四名后卫为了保证球队在比赛中万无一失,会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我们的肠道在提供免疫力时,也有“四名后卫”。

其中,第一名“后卫”叫做“肠道菌群”。人体的肠道里,其实藏着许多“宝贝”。不要想歪了,这些“宝贝”指的不是那些“臭臭的东西”,而是活性微生物。肠道内大约含有超过100万亿活性微生物,被李兰娟院士称为:“人体第二大基因库”。这些活性微生物和人体之间,可以形成一套完成的微生物系统,其中的肠道菌群,会在病原出现时,对病原进行“放铲”和“肉搏”。

肠道是不仅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第二名后卫叫做“液、酶、菌”。这其实是肠道会分泌各种消化液和消化酶,以及肠道内的正常寄生菌,这些“液、酶、菌”会产生相关的抑菌物质,抑制病毒的滋生。可以说,这是一种“主动上抢”型的后卫,依靠自己的“高位压迫”,压缩病毒的生存空间。

第三名后卫则是“肠道的生物结构”,这名后来身形比之前两位要大得多,由肠粘膜上皮细胞结构、上皮基膜、上皮表面的菌腹等组成,共同构成了肠道的物理性屏障。

最后一名后卫则是“分泌型抗体”。肠道中的肠粘膜淋巴组织、细胞和肠粘膜表面,会直接分泌抗体,从而直接对抗对手的进攻。

正是这“四名后卫”,共同为我们的肠道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链式防守体系”,因为它们的出色发挥,得以让我们能在面对病毒等对手的时候,可以尽快“抢下球权,减少失球”。

肠道中的四大“后卫”相互配合,为身体提供免疫力

宝宝的肠道里,

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危机

这样看来,肠道内部的免疫防线似乎“坚不可摧”。不过,实际上它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也有不少“看不见”的危机,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

就像一支优秀的球队需要时间来成长与磨合,梅西也并非一出生就是球王。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在婴儿刚刚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肠道中的“四名后卫”都还没有真正成熟,还处在成长阶段,这时候“丢球”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具体点说,婴幼儿的肠道具有消化酶活性未完善;肠壁薄功能性差;正常菌群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失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免疫机制未完善;易发生扭转和肠套叠等特点。因此明显更为脆弱。

可以说,肠道的健康和坚韧的抵抗力,真的要从娃娃抓起。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宝宝更好地建立起一套“防守体系”呢?宝宝的营养摄入其实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营养摄入是宝宝肠道健康的关键

比如在肠道的“四名后卫”中,微生物生态是宝宝肠道对抗病原体最重要的功能性保护屏障,其中乳酸菌、瑞士乳杆菌、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承担了防御感染、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调节免疫应答等任务。

而一般来说,在生产前,宝宝肠道内被认为是无菌的,发育的最关键取决于基因和妈妈的身体因素。在出生时期,宝宝则会接种母体和外部环境的微生物,其类型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生方式和胎龄。

之后,宝宝出生,到了新生儿阶段,宝宝肠道微生物的发育就开始受到早期生命因素影响,尤其是饮食的类型、成分和时间。最终,宝宝会在3岁左右,达到成人肠道微生物群的复杂程度。

因此,宝宝是否能够拥有一套健康的肠道,甚至能够收获强大的免疫力,除了一些先天很难调控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宝在出生到3岁之间,吃什么和怎么吃?

肠道偏爱“软小活”

在宝宝出生后,正常情况下,母乳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也最优质的食物。母乳具有低聚糖、生长因子充足、免疫活性成分高、营养素均衡等特点,可以在保证婴儿正常成长发育、为益生菌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提供被动免疫,促进屏障功能成熟。

不过,当宝宝结束母乳喂养之后,随后的营养和饮食摄入,则是父母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肠道依旧存在胃容量较小、消化酶功能不完善、肠道菌群波动较大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便显得尤为关键。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宝宝而言,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出现糖化反应,从而导致消化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消化,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同时,不同牛奶品种中的酪蛋白矿化水平不同,而低酪蛋白矿化的牛乳更易在胃内形成软凝乳而更易消化。

欧洲食品安全机构(EFSA)的专家委员会认为:“婴儿配方奶粉与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与蛋白质降解产物,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控制在低水平。因为上述反应产物对蛋白质营养价值有不利的影响。”

可能这些科学词汇让你有些摸不着头脑——一言以蔽之就是,具有“软(软凝乳)小(小分子)活(活性强)”特性的配方奶粉,更受宝宝的肠道偏爱。

创作不易,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关键词: 淋巴样组织 很大程度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