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你多久逛一次博物馆?打卡博物馆成潮流,传统文化缘何“吸粉”?

2023-02-13 18:33:23 来源:凯迪网

今年春节假期,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推出的新春系列活动人气十足,“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当长假结束,回归日常,博物馆如何保持吸引力,留住老粉,吸引新粉?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升级,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类景点热度与日俱增。从“你去过博物馆吗?”到“你多久逛一次博物馆?”相似的问句,不同的提问方式,折射出博物馆越来越接地气、聚人气的新变化。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相关资料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今年癸卯年春节期间,不少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纷纷走进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度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

走进广西博物馆,剪窗花、拓年画等传统民俗体验大受欢迎,好运投壶、欢喜拔萝卜、如意套圈等趣味闯关游戏同样大排长龙,其中最有难度的闯关游戏莫过于展厅寻宝,观众需要走进展厅寻找蕴含“吉祥文化”的文物,带着任务看展览也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春节假期,广西博物馆推出的新春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

据统计,春节期间广西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虽然距离该馆新馆开放不足三个月,但人气可见一斑。实际上,从1月22日大年初一至1月27日大年初六,即便每天打卡一个博物馆,都能拥有不一样的体验。

如南宁博物馆安排了民俗活动展演、专题音乐会、传统手工市集等系列玩法;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开展了灯谜映春、投财纳福、博物馆探秘之旅等特色活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了龙腾狮跃贺新春、民乐展演、铜鼓拓印体验等传统活动;南宁孔庙博物馆上演了新春祭孔祈福大典、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礼乐文化……

今年春节,广西民族博物馆年味浓厚(图片来源广西民族博物馆)

时下,传统节日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关注,尤其是南宁市持续多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作为活动主要阵地之一,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纷纷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用展览讲好广西故事

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而对于本地人来说,参观学习、走访观摩博物馆,则是寻找和探访故乡的方式。

市民游客打卡南宁博物馆 (图片来源南宁博物馆)

自2020年以来,南宁市内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相继实行预约制入馆,其中,南宁博物馆于2020年5月1日起采取实名制免费预约参观,预约方式包括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或美团App。截至2023年2月12日,仅美团App显示的预约参观南宁博物馆人数已达65.3万人,用户评分4.9分。

不少市民游客留下了这样的参观评价:“来南宁旅游,逛逛博物馆,感受到了广西的文化和美好。”“很喜欢博物馆的氛围,能够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本来只想带孩子随便看看,没想到每一个展厅都很有意思,一点不比各种网红打卡地差。”

2022年11月29日,广西博物馆在闭馆改扩建四年后重新开放,新馆首批推出“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2个基本陈列,以及“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3个专题展览,共展出文物近2000件(套),且大部分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

观众走进广西博物馆展厅,欣赏“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览

广西博物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出的西汉翔鹭纹铜鼓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是广西第一个以通史体例来表现广西历史的陈列展览,也最能代表我们馆的综合水平。”在该馆策划的“博物馆奇妙夜”直播活动中,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向网友们深度解读展览故事,并期待更多的人走进这座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趣味的博物馆。

依托现代技术推陈出新

一个吸引人的展览,并不是简单地把展品进行排列组合,再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放入展柜。如何才能增加馆藏文物的吸引力,让展览常看常新?时下,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全新的技术,探索新方式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拉近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广西博物馆打造的多媒体舞台秀《梦见瓯骆》好评如潮(图片来源广西博物馆)

以广西博物馆为例,该馆以馆藏文物及馆内展览为主题,打造了多媒体舞台秀《梦见瓯骆》,通过现代艺术样式的重新演绎,让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此外,该馆还分别以馆藏文物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和大铜马为原型,推出广西历史文化系列数字藏品,成为本土第一个推出数字藏品的机构。

开馆7年时间的南宁博物馆则常年保持着“月月有新展”的新鲜度,仅2022年就推出了《王的地下宫殿——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丝路·家园——馆藏当代书画精品展》《何以为桂——“广西影像”作品展》多个临时展览。尤其是2022年12月30日,南宁博物馆策划推出原创跨年大展览《意象——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

2022年6月,南宁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年度大展《王的地下宫殿——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

南宁博物馆原创跨年大展览《意象——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其当代重塑》

该展览历时两年多的精心打造,不仅在内容设计上独具匠心,展陈设计上也做出了创新,通过采用艺术装置与陈列并行的方式,从多种全新的视觉角度向观众呈现民族服饰之美。展览期间,南宁博物馆还推出了H5逛展小程序,以及民族服饰试穿、配套研学课程等,丰富大家的看展体验,加深对展览的了解。

不断拓展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侵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生命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更加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得以延续。”

广西博物馆结合元宵节推出的课程

这是一段来自《博物馆里的中国》对博物馆教育意义的阐述。博物馆不仅仅是保存和研究文物的机构,也是文化传播的平台,早在2015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便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这也标志着博物馆教育正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今年元宵节前夕,南宁博物馆推出了历史小课堂(图片来源南宁博物馆)

南宁博物馆配合展览制作的研学折页(图片来源南宁博物馆)

在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评选中,广西共有四个项目入围全国百强,分别是广西博物馆“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第八届“畅享民歌”活动、北海市博物馆“保护文物 薪火相传”文物小剧场、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中国那一抹红”红城百色红色故事宣讲。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均已形成各有特色的品牌社教活动,并长期与各中小学开展校馆合作,如广西博物馆的“跟着博物馆游广西”、“文化遗产周周学”、广西民族博物馆 “闯江湖救三姐”展厅竞技教育活动、南宁博物馆非遗研学课程,以及广西自然博物馆“小小博物学家”等。

一个个寓教于乐的社教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更架起博物馆与学生们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实现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陈蕾/文 赖有光/图

编辑 | 陈钰榕

校对 | 韦梅芬

审核 | 韦玮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古代文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