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环球简讯:网红半藏森林,也被叫“老师”了!什么人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2023-02-18 20:28:26 来源:凯迪网

对于互联网吃瓜群众而言,近一段时间无疑是“瓜田丰收的季节”。

爱豆塌房、故事反转等场面轮番上演,就在这两天又有消息曝出:网红半藏森林,疑似和男爱豆恋爱。


(资料图)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许多网友瓜还没吃明白,就马上被传闻中男爱豆方给出的声明吸引:

和半藏森林老师不认识。

图源:微博

一时间,评论区网友们纷纷被其中的“老师”二字所吸引——

“不懂就问,现在谁都能被称呼为老师了吗?”

“互联网,随时随地发现新老师!”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个问题第一次被提出。

曾经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紧密相关的“老师”二字,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普遍性称呼。

人们不禁感到疑问,为什么如今的“老师”越来越多了?

人均“老师”,

不是说说而已

过去,人们每当在脱离了学校背景的情况下,听到别人称呼“老师”,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 应该是没毕业多久的学生。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来说,老师称呼的延续,似乎是社会给他们的一包容,是给他们角色转变的一个心理缓冲。

但如今,如果你是一个老职场人,你恐怕也很难从“老师”这一称呼中,分辨出对方到底是什么行业、哪种方向的工作。

毕竟,这个称呼实在是太普遍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互联网行业和新媒体人。

有人总结, 融入职场的第一步,便是从逢人就喊“老师”。

图源:一个新媒体人的沟通日常

熟悉一点的,姓名+老师是基本操作;

日常有点接触、但了解不多的,用职称或职务+老师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实在不知道对方是谁、是干什么的,一句“老师您好”就可以当做万能开场白。

“你好老师,是的老师”

互联网人把这一职场社交准则刻烟吸肺,在过程中也没少闹出笑话。

“这位就是咱们新来的实习生老师吧?”

图源:作者供图

“求救求救,上司管我叫老师是啥意思?”

互联网人抱着谦逊的学习姿态,实地演绎了一波卑微打工人的称谓细化。

图源:微博

职场人的称呼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思维的另一种反射。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曾有互联网人做出解释:

问就是要把“称呼老师”与“发财”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词汇,在个人思想里画上等号。

“正所谓老师叫得好,甲方爸爸跑不了;老师叫得妙,同事关系差不了。”

老师=靓仔/图源:微博

互联网行业称呼老师大家早已不足为奇,但近年来,称呼“老师”的风潮,颇有点刮到各行各业的趋势。

日常生活中,伴侣和朋友之间打打闹闹,“老师”一词的出镜率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的“老师”们更是屡见不鲜:理发界有各种“Tony老师”,网红界就更厉害了——

直播、开班、收徒、发展家族,互相称呼师父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已经是一套基本流程。

而诚如网友们看到的,到现在娱乐圈内“老师”也一度“泛滥”,过去的哥、姐、前辈,或直接称呼名字等大多停留在记忆里。

采访、通告、宣传、甚至公关声明中,不论年纪、无分经验,“老师”两个字仿佛就是迈入娱乐圈的免费入场券。

但不管是开开玩笑也好,还是表示尊敬也罢,这些情况中所说的“老师”,大多都与它的本意相去甚远。

“基本上,问路时等同于师傅,工作时等同于前辈,随便干什么时等同于先生或女士。”

更别说其中还有不少让人疑惑的情况——

怎么回事,“老师”为什么成了普遍代称了?

人均“老师”,到底算不算称呼滥用?

为什么“老师”越来越多?

问题的关键,还要从老师一词的来源说起。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早在西汉时期,这个称呼就已经出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这时候的老师,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

到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尊师重道”概念,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劝学》记载:“ 事师之犹事父也。

即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不过,要说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时间上还要更晚。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创办新式学校,在《学生操行规范》里确立了老师这一称呼。

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何子渊先生/图源:梅州日报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关于老师的情感和定义逐渐成形。

普遍意义上,老师,是一种职业,指教学生正确知识的人;

情感层面上,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尊重。

图源:《老师好》

这些都是“老师”这一称呼的特质,也是后来老师一词被广泛使用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式具备老师特质的新兴职业也不断出现。

如瑜伽培训老师、体育运动教练、各种技能培训讲师…… 因具备“教授学生正确知识”的特质,自然也就带动了老师称谓的广泛使用。

不仅如此,通常在老师一词的背后,还有一些特质是其他词汇无法代替的:

使用时表尊敬、客气;无指代性别;表达了说话人对文化、技能的尊重。

这些恰恰都与现代人的礼貌、不冒犯、有边界感等社交守则不谋而合。

图源:《老师好》

事实上,过去也不是没有类似的称呼,如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都曾被广泛使用。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么因为歧义而逐渐被放弃,要么因为指代不明而逐渐被减少使用。

其实一直以来,“老师”二字严格来说都不算专有名词,比如在不少方言中,都可以看到它被广泛使用。

甚至会产生“老师怎么什么都能干”的误会:

图源:微博

到了川渝地区,老师称谓的含义就更广了——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你是干什么的,都可以是老师。”

长此以往,“老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不奇怪了。

当然,现如今,人们对于老师一词使用层面上的争议,还往往和 “谁都能用,会不会消解老师这一词的情感意义” 有关。

但当人们吵得热火朝天时,另一些更加关键的问题,正在被略掉。

谁能被叫老师,

不是最该吵的

“跟半藏森林老师这边互不认识”引起的轩然大波里,没有出现以往的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针尖对麦芒。

大家似乎都达成了共识:

一个没有高尚品德、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就不配被称为老师。

图源:微博评论区

“老师这个职业非常神圣,不容侮辱!”

可针对“半藏森林老师”的群情激昂,却与真实世界的新闻里,老师的处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去年10月28日晚上,河南某中学从教20多年的刘老师,独自一人在家给学生上网课,而后就失去了联系。

10月30日,刘老师已经两天没有上课了,在外地工作的家人匆忙返回,和校方一起去到家中找她,发现刘老师已经去世。

“死亡证明上写的死亡原因是猝死,医生和我们说心梗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家人看来,刘老师身体一向健康,之前几次体检也都没发现过与心脏有关的基础病。女儿试图找到母亲猝死的原因时,看到了她最后一堂课的录屏:

“你在狗叫什么?”

“你瞅啥,都给我低调点。”

图源:微博

针对刘老师课堂的骚扰从10月初就开始,直到她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仍在继续。

甚至她去世后,都有疑似入侵者对账号在微博上大言不惭地表示:

“我是入侵网课的人之一,朋友说骂人就有钱拿才进去的,抱歉啦,我只是开玩笑骂了几句而已,没想到会有人死哈哈。”

图源:微博

这种通过学生分享的直播间号码,冲进网络课堂,大声放音乐、扰乱秩序、在PPT上涂鸦甚至人身攻击老师的行为,被肇事者们称为“网课爆破”,他们自己则是“爆破手”。

“不收钱,都是玩的”“纯属娱乐,但是缺德”。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刘老师家人发布的微博评论区,有同为老师的年轻人的心酸,“学教资的时候,教材一直在讲怎么关心爱护学生,却没有教老师如何保护自己”;

也有家人是老师的网友,近乎卑微的祈祷 “我妈妈也要上网课了,我真心祈求她遇上的都是正常人,好担心好害怕”。

我们不知道,在网上激烈声讨“半藏森林不配叫老师”的人,和冲进网课课堂网暴老师的人,这两重身份有没有重合的可能。

但互联网确实将这种堪称讽刺的撕裂感,赤裸裸展现给了我们:

就像网络上,似乎每个人都知道是农民培育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作物、是工人让城市有了活力和生机。但在现实中,歧视农村、鄙夷农民和农民工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年初,6岁男童被妈妈带进女厕事件中,男童父母多次围绕“你农村的啊”展开辱骂/图源:九派新闻

光荣往往属于虚无的头衔,头衔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呢?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本身,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尊重老师,当然很好,也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

只是希望,如此简单的道理,不要频频落得“知易行难”的境地。

创作不易,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关键词: 传道授业 各行各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