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即时看!信阳:菌稻轮作 一地双收 冬闲田变“增收地”

2023-03-30 12:35:43 来源:凯迪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记者 赵震江 王京玲 金宏辉(通讯员:邹俊)

为有效利用水稻冬闲田,发展和壮大食用菌产业,信阳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研发“菌稻轮作”生产新模式,在光山县、浉河区等县区示范推广,展现了一地双收、冬闲田变“增收地”的良好态势。

在光山县正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十里镇基地,信阳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引进筛选优质羊肚菌新品种,集成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了“羊肚菌、水稻轮作”生产模式,即每年11-12月在稻茬田播种羊肚菌,次年3月中旬出菇,4月初出菇结束,不耽误5月水稻种植。目前已建设羊肚菌大棚280个,每棚可产鲜菌500至600斤,每棚收益超过1万元。该模式通过轮换场地,解决了羊肚菌重茬问题,不仅有效盘活了冬闲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产出,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周边农民收入。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高台村代料黑木耳基地,信阳市农科院示范推广了“黑木耳、水稻轮作”生产模式。代料黑木耳秋栽生产模式为国庆节后在稻茬田地摆出耳,出耳期为10月至翌年4月。目前基地共种植黑木耳3万多袋,每袋产干耳2两,每袋净收益3元钱。该模式避过春夏高温季节出耳,利用信阳秋冬季温度高,日照时间长,适宜木耳生长的优势,解决了传统春栽模式高温高湿病虫害防控难的问题。

“菌稻轮作”生产新模式得到了种植户和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省食用菌协会康源春会长和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胡军勇副站长在信阳调研后指出,利用稻茬田种植食用菌是全省独有的“信阳模式”,要求信阳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继续优化技术,细化管理,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双收。

下一步,信阳市农科院将利用信阳独特的气候和区域优势,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菌稻轮作”模式研发与推广,让更多信阳的冬闲田变为农民的“增收地”。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