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快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放生?这个论坛给出了答案

2023-04-23 20:35:28 来源:凯迪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场增殖放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4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通讯员 陈玮)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当天,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福州闽侯县佛教协会联合举行科学放生护生论坛活动。

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宗教界代表及环保志愿者对如何科学放生护生、预防外来物种侵略破坏生态环境展开研讨。当天在闽江还进行现场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闽江流域投放13万尾的草鱼、鳙鱼、鲢鱼苗。同时,环保志愿者发岀科学放生护生倡议书。

近年来,社会公众参与放流(放生)活动逐渐增多,由于不少群众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自然科学的了解,也不清楚盲目放生可能会对水域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购买水生生物在天然水域进行放生,有时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甚至还触犯了法律法规。为此,福州不少有识之士组成了“海峡科学放生护生联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向水域投放境外物种,又会给当地水域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教授李振基说,主要体现,一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将非原产自本地的水生生物放生至本地环境中,不仅会造成新物种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还可能形成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物种退化甚至灭绝。二是影响社会稳定。放生危险生物,会危害周边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不良网络舆论。三是“放生”变“杀生”,把一些水生生物放生于根本不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会导致其大量死亡。四是助长非法产业链放生的时候,经常存在上游放生下游捕捉的现象。随意放生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业,形成一条专业的黑灰产业链,更有甚者因此诱发了一些野生动物盗猎等非法行为,违背了放生者的初心。

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放生?福建水产学会常务理事黄健研究员说,一要报备。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活动的,应提前15个工作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二是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的规模性放流活动,水生生物原则上应来源于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基地。提供增殖放流苗种的生产单位,应当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具备设区市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繁育场)资质或审查合格证明。三要有检疫合格放生物种苗种的检验检疫,经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疫病和药残检测,检测不合格或含有药残的苗种严禁放生至江河湖海中。四是要规范增殖放流方式方法,禁止采用抛洒或“高空”倾倒等伤害水生生物的放流方式。规模性放流建议采用流水滑道等设施,确保放生效果。五要注意放生必须选择本地物种,严禁使用水生生物外来物种、杂交种和选育种,严禁为了放生而购买野生动物或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严禁从农贸市场、观赏鱼市场等渠道购买、放流水生生物;放生水生生物要注意物种的攻击能力、繁殖能力和毒性等,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繁殖能力和带有毒性的物种。同时,要依法严禁随意放生,注意放生的数量,放生数量和规格,否则将对放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论坛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科学的增殖放流不仅可以补充和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生物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些濒危的物种,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可以增加它的数量,起到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作用。增殖放流可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渔民的收入等等。

根据福建水域本地物种情况,福建省海洋渔业局提岀了适合放生的水域及水生生物物种增殖放流适宜的水域和物种。适宜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有:三沙湾等13个海湾和平潭海域、50个岛礁及闽江、九龙江、汀江水系、闽东闽中沿海诸河。适宜放生物种海水物种有:大黄鱼、真鲷、花鲈、石斑鱼、长毛对虾、曼氏无针乌贼等。淡水物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等。珍稀濒危物种有:中华鲟、胭脂鱼、花鳗鲡、棘胸蛙、中国鲎等。禁止物种:杂交种、外来种、转基因种。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