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宜万铁路给利川带来了什么?

2023-04-26 21:59:16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所谓“路通则财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交通是关键引擎。利川,地处鄂西南。四周环抱的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虽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也成为了利川与外界交往的天然屏障。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投入运营前,进出利川只能乘坐汽车,耗时久。以利川到武汉为例,坐长途汽车需耗时近1天;坐动车,最短只需4小时32分。


(资料图片)

据70后回忆,那时候的利川是名副其实的“山旮旮”,年轻劳动力为了务工才出去,老人小孩儿很少出利川,也很少有外地人走进来。宜万铁路是利川飞速发展的转折点。

吃上“旅游饭”,富足了腰包

利川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22℃,享有“天然氧吧、凉爽之城”的美誉。境内有1家5A级景区,有4家4级景区、两家3级景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素有“湖北西大门”“重庆后花园”之称。

近年来,利川市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构建了利川“铁路+旅游”的新格局,促进了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近五年来,利川火车站进出旅客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日均到发客流近12000人次。2019年利川火车站发送旅客208.4万人次,单日最高达到20076人次。

探溶洞、看表演、赏美景,4月24日,来自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在腾龙洞流连忘返。

“这个洞好大,里面好凉快,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造型都很形象。”武汉游客张嘉文说。

他出发前就在网上订好了民宿,此次是专程送父母过来避暑,顺便游玩一番。“交通很方便,坐动车过来只要4个多小时,我后天上班,明天下午返程都来得及。”

利川市文旅局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旅游民宿发展涉及170多个村,民宿经营户1800多户,创造直接就业岗位7500多个。2022年文旅康养产业接待游客181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44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59元,较2010年10713元增长2.37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4元,较2010年3250元增长3.42倍。

与世界“接轨”,开阔了眼界

课本告诉大山里的孩子,山的那边是海。

那海是什么样的?

宜万铁路通车前,很少有利川孩子们见过。

1994年出生的隆覃,第一次出利川是2012年高考后的毕业旅行。“我直接就买票去了海南,想去看看课本里的海是什么样的。”

现在,隆覃7岁的侄子,已经去过重庆、江苏、浙江等地,见过利川以外的美景,吃过利川没有的美食,认识了利川以外的朋友。

“小时候虽然爸妈在外务工,但是我一直没出去过,因为交通不便。”隆庆说,“现在交通便捷了,经济发展也好了,我只要没事就会带着侄子去外面看看电视里那些景色。”

隆覃和合伙人在市区开了烤肉店、小吃店、游泳馆,每家店都有盈利。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其他城市比我们先发展,有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我每年都会出去学习,了解他们更科学的生产线,学习他们更有效的经营模式。”隆覃表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交通的便捷,越来越多利中盆地的孩子开始走出去,与世界“接轨”。

城市建管提档升级,美了日子

2022年,利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07亿元,较2010年铁路开通前翻了两番。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新的追求。

近年来,利川市高度重视城市建管工作,特别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中,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按照5A级景区打造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山水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结合地形、河流、山体等自然条件,实行点、线、面结合,带、网、片搭配,形成与城市布局密切结合的绿色网络体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在城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布局要求,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拆危建绿、道路改造的空地、隙地,建设成有品味且各具特色的大小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山体公园、口袋公园、休闲绿地)40余个。

市民田兴明每天早上都要和老伴儿去滨江路走走。“早上本来就空气清新,再加上这边环境好,很适合走路。”

“现在的生活美得很,做了半辈子的农活,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享受起生活。”田兴明老伴儿接过话茬。

如今利川市城区已建成绿茵遍地、繁花似锦,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鄂西南边陲,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富足安康。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瞿琪 雷帆 雷冬)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