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湖北“三牛”刑警王彦涛“五一”再获省优称号

2023-05-02 13:14:08 来源:湖北日报

奋进新征程,致敬劳动者。


(资料图)

4月27日,2023年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者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被同事们称作“三牛”(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民警的十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副大队长王彦涛,荣获“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事刑事技术工作18年来,王彦涛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获得全省公安机关刑侦专项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百佳刑警”、全国侦破命案积案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结合工作实际,多次参加市局创意大赛和公安部组织的“双十计划”等科技创新大赛,所研发的多项法医检验器材多次获省部级奖项,2022年研发的法医称量台获国家专利,被全国推广使用。

长途跋涉勘验疑案现场,全身多处骨折

作为公安机关的法医,让死者“开口说话”,需要超人的洞察力和精湛的专业能力。王彦涛自2005年从事法医检验鉴定工作以来,勘验杀人案件现场210余起,伤情检验千余起,检验鉴定DNA案件15000余起,无一差错。他认为干好刑事技术工作,就是要多干活,多吃苦,18年的历练锻造了他忠诚的品质。

2021年的一起安全事故后,他带领刑侦支队DNA实验室技术员不眠不休,连续工作48小时,认定了死者身份,为后续妥善处置奠定基础。

苍蝇满天飞、酷暑天寒地冻的野外、万丈深渊的悬崖边……法医在踏勘现场时,需要挑战恶劣的工作环境。在侦办2009年的一起涉黑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曾在一年前杀人抛尸。由于抛尸地点已被改作生活垃圾厂,要查明案件中杀人的犯罪事实,必须要清理出几百吨垃圾。在30℃的夏季,王彦涛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站在挖掘机上紧盯着挖出的每一铲垃圾,白色防护服爬满苍蝇。通过尸检,他查明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为案件侦破和起诉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没有踏勘过现场,没到过解剖现场,就不在研讨会上发言,防止误导侦查。”作为市局刑侦支队法医,无论雨雪交加、无论节假日休息,王彦涛都能做到基层有需要,随时随地赶赴现场进行法医勘验工作。

2015年12月10日,竹溪县向坝乡一村民被人发现死在山上。县刑事技术人员在经过现场勘查和初步尸检后,难以判别死亡性质,王彦涛等四名技术人员受命连夜赶往现场支援。经过长途跋涉,赶到发案地后,在雨雪天气、道路结冰的情况下,他在穿过陡峭的山林复勘现场时摔倒,仍忍痛完成现勘和尸检工作、确定了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后,才发觉右肩部疼痛的举不起笔,赶到县医院拍片后发现全身六处骨折。

反复推敲,搭建关键证据链

法医是聆听死者心声的职业,要读懂死亡“讯息”,必须勤学善学,才能搞清楚每个案件中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尸体现象等法医专业问题,进而挖掘出死亡的真相,搭建一条连接死者和犯罪嫌疑人的“证据”链。

每到一个命案现场,王彦涛都要站在尸体旁边沉思很久。他通过“逆向”思考,重建犯罪过程,试图“读懂”尸体上的损伤形态,分析死亡原因,推断致伤工具,推理致伤方式。“对现场必须仔细,每个细节都是死者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只有仔细才能破案。”王彦涛时刻这样要求自己。

某起命案第一次现勘结束后,由于现场情况残忍血腥,专案组对案件性质吃不透拿不准。王彦涛却提出嫌疑人作案动机为谋财,系“盗窃转化为杀人”。那是因为他通过仔细勘查,发现中心现场的衣柜里有件衣服口袋异常“外翻”,符合嫌疑人半夜进入卧室盗窃,在翻找财物惊醒主人后杀人。

确定案件性质和杀人动机后,要提取痕迹物证,为破案提供依据。王彦涛六次复勘现场,反复推敲,重建命案现场,终于在现场卫生间提取到定案的关键证据,并使用家系排查法破获此案。鉴于他在此案侦破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省公安厅批准其荣立个人二等功,这是当时十堰市利用刑事技术破获个案获得的最高奖励。

作为市局刑侦支队的法医,他常年把基层一线的事情当自己家的事情去努力办好,利用DNA技术帮助基层多破、快破“民生”小案。

王彦涛践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理念,强力推进打拐工作。2010年10月开始,他带队利用DNA技术和公安部打击拐卖儿童数据库,圆了一个又一个历经苦难的家庭的梦。

立足法医岗位,王彦涛积极思考创新,被大家称为迎难而上的“拓荒牛”。

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他不从众,更不绕着走,而是积极主动研发创造实用性强的小“工具”,解决一个个“痛点”和“难点”。工作之余,王彦涛撰写26篇论文发表在《刑事技术》和《法医学杂志》等多种省部级以上刊物上。

(湖北日报通讯员 吴涛 宋建彬)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