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门庭不大、名气不小,紫藤花下、香风留人 | 闵行情

2023-05-09 12:20:23 来源:凯迪网

水韵江南,梦里水乡。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一处景致,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学向往,
一种情怀,一种梦想。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一季, 我们邀请了七宝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关于古藤园和宜阳紫藤的岁月往事。一起跟着声音,漫步紫藤花下……

古藤园门庭不大,名气却不算小,游客也不少。尤其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游人如织,更显局促。
园子虽小,却很精致。白墙黛瓦,木门红漆,两座石狮一左一右,有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石狮边上合影。在这紫藤花开的季节,园内处处闻得隐隐花香。怪不得《上海县志》如此记载:“今犹生气盎然,花时香气荼郁,冠盖半街,远望如天半紫霞。”
入园后便随着人流直奔古藤架去。整个棚架约有两三百平方米,分三部分,东、西两头为长廊,中间是不规则的方形。盛开的紫藤点缀棚架之上,几近铺满,迎风微微摇摆荡漾。阳光正好,光线便透过紫藤架散落下来,在墙上、地上投下斑驳光影。枝干之影如虬龙蜿蜒盘旋,繁花之影如风铃细碎灵动,光影摇曳,如云如瀑,暗香扑鼻。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手机,留存住紫藤花事。

紫藤树 颛桥镇(供图)


(资料图片)

一位老人暗自嘀咕:“这个公园的紫藤不大啊,嘉定的紫藤园可比这儿的大多了。”旁边另一位老人马上反驳道:“你说的大是什么大?这里的紫藤面积是不大,但年纪,绝对是上海最大的。”

紫藤架上最显眼的“宜阳紫藤”铭牌详细介绍了这株紫藤的故事。种下古藤的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的董宜阳。董家是北宋末年从汴京迁来吴会的。董宜阳常年住在紫冈,建起紫冈草堂。他一心校勘史书临墓碑刻,不问世间俗事,在地方史方面用力极深,著辑丰富,算得上是乡贤。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相传,董宜阳喜欢李白的诗,当他读到李白《紫藤树》这首诗时,为诗中的意境陶醉,于是便在庭前种下了这株紫藤树。

前人栽树,后人闻香。今天的宜阳紫藤下,有闲话谈笑的佳人,有埋首书卷的学子,亦有摄图吟诗的游客,香风美人,黄发垂髻,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我沉醉于眼前如斯美景,却又煞风景地想起紫藤尚未开花时的凋零景象。若紫藤花期不在,此园地理位置又欠佳,必是人迹罕至的。加上紫藤畏寒,一到秋风起时,叶落满地,徒留枝干缠绕墙头,配着这粉墙黛瓦,更显萧索。何况紫藤长势迅猛,需时时精心修剪打理,冬天施肥,生长期防虫害,开花时又要帮着疏蕾,着实要费一番心血。据养护者说,前几年,原来那株树龄470年以上的古藤上有棵直径达30厘米的枝干,盘旋而上,虬节甚是好看,犹如盆景中修剪出来一般。可惜由于受到外来病虫的侵害,已经被蛀烂了,为保护古藤,减少虫害面积,不得已将其砍去。

这株紫藤在马桥还未被称为“马桥”之时便生长于此,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马桥人的生活和成长,如今,它更是成为了马桥的精神图腾。从紫藤身上,我们看到了它攀而向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和马桥长期以来迎难而上、勇创辉煌的精神一脉相承。紫藤一身傲骨,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更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当然,有了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还需有人精心修剪,细细绣花,唯有认真地治理,日复一日地照料,厚积薄发,方可开出最绚烂的花。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一季,我们邀请了七宝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此书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我们力争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童声音频,引领大家发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5月4日起,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赵韵

朗读:七宝中学 高一(14)班 毛可心

编辑:汤婧娴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