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世界新资讯:王淼特藏馆今日开馆,他将自己的一万多件珍藏捐给了家乡

2023-05-14 21:32:41 来源:凯迪网

5月14日下午,临海图书馆府城书房王淼特藏馆开馆。这是府城书房第一个入驻的馆中馆,这里展出了王淼先生从事文化工作37年间的所藏,有图书、笔记、工艺收藏品等共一万余件。


(资料图)

王淼是谁?

王淼是临海岭根村人,1980年考进临海县文化馆后,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城郊区文化站工作,1988年调到省文化厅社文处,曾任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1989年,重病袭击,王淼脊椎严重变形,手抬不过肩、脚迈不过槛。他坚持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保持“5+2、白+黑”的工作状态。2014年10月底,因工作过度劳累,他昏倒在单位会议室前,醒来后发现四肢瘫痪……2015年,他被评为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如今,因身体原因,王淼已经无法亲临开馆仪式现场,但他非常重视这件事,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仪式。

随着大屏幕亮起,王淼在杭州医院的病房里,用缠绕的衣服自制了牵引器,支撑起颈部。他说:“如果有天堂,那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我来讲,也就是家乡临海图书馆的模样。能够为府城书房、书香府城添一抹书香,为临海文化建设尽一份心意,为全民阅读共建共享尽微薄之力,我内心非常高兴深感荣幸。”话音响起,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工作者无不泪眼阑珊。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在王淼的带领下,浙江非遗事业从无到有,创造了非遗普查“浙江模式”,国家非遗名录项目“浙江现象”,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浙江经验”,推动浙江国家级非遗项目蝉联“四连冠”,开创了“浙江非遗领跑全国”的可喜局面。

当天,不少当地的市民、王淼先生的亲友、邻居,还有一群非遗传承人自发前来。其中,就包括省级非遗岭根草编的传承人郑仙红。

走进王淼特藏馆,郑仙红看到全省各地的非遗作品,包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制作的跳刀双耳盘口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超辉创作的瑞安木活字展示板等。这里的书画、瓷器、泥塑等艺术品,都是王淼个人购买收集珍藏的。

“我传承的岭根草编,也凝聚着王淼先生的一份心血。过去,都说传承难、产业化难,不知路在何方。2012年,岭根草编被评为省级非遗。目前,我们的草编入驻紫阳街,成了备受游客欢迎的伴手礼,还带动了一批农村妇女就业,真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王淼先生。”郑仙红激动地说。

橱窗里整齐排列的著作、笔记和剪报,见证了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工作历程,印证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铿锵誓言。特藏馆一角,摆放着100多本王淼的工作笔记和简报。泛黄的纸张,密密麻麻的字迹,有完整的会议记录、有灵感一现的创想,也有非遗工作启动之初的五年、十年的工作计划……经过16年筚路蓝缕,展厅的另一侧,摆放着他和同伴们修筑的“文化长城”。他主持编撰完成了浙江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丛书,全套丛书217本,被誉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优秀成果”“浙江重要的地域文化档案”。

数以万计的藏品,为何落户这个全省面积最小的县级图书馆?

“这是他的心愿。”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副馆长李虹说。2009年起,李虹就跟随王淼工作。“业内都管我们这支团队叫‘王埔军校’。强度之大,成果之丰,全国闻名。”在工作之余,王淼也力所能及积累收藏,他总说,出版了大家都看得见,但没有出版的这些宝贵资料,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消失,他舍不得丢。在他心里也一直有个心愿,把这些图书和收藏,捐给家乡。

临海图书馆馆长彭春林说:“王淼先生此次捐赠了图书3793种,其中2911种共3323册填补了我们的馆藏空白。在这些图书中,有临海相关书籍12种、大量建国初期的书籍等。”

当天,莅临现场的还有余杭二院的主任鲁海燕,他是王淼的主治医师,也是多年好友。鲁海燕回忆,2022年春节前夕,王淼病情加重,依靠无创呼吸机帮助呼吸,形容自己如同“吊在砧板上的鱼”。但想到自己有一些书还没有完稿、出版,积极地接受治疗,一有好转就在病房里和助理一起整理文稿。“你看,最近非遗老王的公众号又恢复了更新。”鲁海燕也和大家分享着好消息。

在王淼顽强与病魔斗争时,临海文广旅体局局长王荣杰得知了他的心愿,又听闻在四川的公共图书馆中,以捐赠者命名的“馆中馆”有若干,决定“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临海图书馆打造王淼特藏馆。临海图书馆工作人员三赴杭州搬运资料、藏品,回来后就登记拍照、编制目录,精心布置展馆,为这个25岁的老文化地标注入了新的生机。

当天,正逢母亲节。王淼在视频中动情地说道:“母亲既是亲爱的党和亲爱的祖国,也是生我养我的亲爱的妈妈。在特殊的日子向家乡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文化收藏,也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也是献给家乡父老的一份心意,这是游子回娘家,也是游子心归故里。”

仪式结束后,临海文化战线的一群人带着鲜花慰问了王淼的母亲。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