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闻!改革没有休止符
2023-06-18 15:32:32 来源:凯迪网
■头条里的中国教育 庆祝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
27年前,一篇名为《咬定青山不放松——湖南汨罗市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道在1996年6月10日《中国教育报》一版头条刊发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先后有20多万人次到汨罗学习取经。国家教委将推广汨罗素质教育经验列入1997年的5项重点工作之一。
27年过后,汨罗的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日前,记者再次前往汨罗,一探究竟。
(资料图片)
推动发展依然靠改革
湖南汨罗,长乐镇中心小学。周五的校园里,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开始了。长乐故事文化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有人敲鼓,有人舞龙,有人踩高跷……
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这所小学开展已有10余年。不仅长乐镇,汨罗的各类各级学校,都在推进着类似活动。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多年来,汨罗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汨罗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成立,朱平波任市委书记,林恒求任市长。新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教育,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汨罗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新任汨罗市教体局局长楚军,“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市的15个乡镇”。“我们在多方征求意见后,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设想。”楚军说,内容包括精简机构、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撤并小规模学校等。
当年8月27日,全市教育行政干部暑期培训,往年一般是分管副市长参会,但这次朱平波参加并讲话,“就是体现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释放大力发展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
这次会上,朱平波提出教育改革的一揽子计划——
“六大方面”:优化学校布局、教师“县管校聘”等,描绘新时代汨罗教育的新样貌。
“四个非常”:一是本地学生非常愿意留在本土上学,外地学生想到汨罗上学;二是汨罗教师非常愿意留在本地执教,外地教师想到汨罗执教;三是城区教师非常愿意到农村执教,农村教师也想继续留在农村执教;四是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经验非常有影响、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
广大群众能否接受?2021年10月25日,汨罗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上,时任汨罗市二中副校长(现为市教体局副局长)黄文德,联合2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落实岳阳“基教十条”,推动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交由288名人大代表审议,人大代表们全票通过,且被大会确定为“一号议案”。
改革“先从人开始”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汨罗推进新时代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子”,落在了“人事制度改革”上。
“先从人开始”,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撤销联校,实行“扁平管理”;“县管校聘”,激活教师队伍。
“联校干部人浮于事,不仅不上课,收入还比教师多”,是楚军调研时教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每个联校实际上1—2名管理人员即可。”分管人事的副局长张霞光说。
撤并联校改革,从古培镇开始——
腾退联校办公室,并改造同一院落的明月小学;
撤并联校,联校与镇中学合二为一,且原联校管理者回归教师身份,全部任课,每人每周至少3节。
至记者采访时,全市15所乡镇联校已全部撤并,原187名“局管干部”全部回归讲台。
“人的问题,最难处理。”在楚军看来,第二项改革“县管校聘”,难度系数也挺高。
有了此前的经验,古培镇再次成为“县管校聘”改革的第一个试点镇。
按局里的方案,全镇129名在职教师,要完成校内直聘、竞聘、镇内跨校交流,要清退24名代课教师,初中超编4人要分流出去……20余天,怎么做到全部到位?
接到任务的大众学校校长范炼、副校长赵峥,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
——成立“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
——通过电话、网络学习他人经验;
——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公示符合直接聘用规定的教职工;
——按需设岗,填写《岗位竞聘意向登记表》,按照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顺序进行选聘……
紧锣密鼓,加班加点,不到20天,工作完成:24名临聘教师全部清退,初中超编的4人,3人被分流到小学,1人被交流到较偏远的神鼎山镇。
从古培镇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4771名教师全部参与各镇各校岗位竞聘,4679人竞聘成功,92人落聘。”楚军说。
布局调整为“向城区集中”
楚军的家乡神鼎山镇,有个偏僻的教学点。20多个孩子,1名退休教师带着6名临聘教师,就是全部师资。“以前汨罗素质教育要求‘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但现在要求教育优质均衡,这种情况怎么优质均衡?”楚军说,“全市187所中小学中,100人以下的教学点,还有56所。”
才几十个孩子的村小,年轻教师不愿去,音体美课程开不足,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何谈高质量发展?
“所以老百姓都把孩子送到城区,甚至更大的城市去上学。”张霞光说。
“既然老百姓都往城市跑,何不将教育布局向城区集中?”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一个全新的布局调整方案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腾笼换鸟”,以新建一中为枢纽,在原一中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将原三中、四中、五中以及城区里规模不大的楚雄中学合并为“新三中”,搬到原一中的校址;初中和小学里,100人以下的学校坚决撤,200人以下的学校合理撤。从而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努力做到“一镇一品质校”,以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调整后每所学校条件都更好了,符合群众对更优质教育的追求。”桃林中学校长吴若鹏说。
截至2022年秋季,汨罗全市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65所,4796名学生并入乡镇中心校、品质校就读。与此同时,“非遗进校园、楚辞进课堂”被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考评,劳动实践被列为中小学考查科目,龙舟运动作为选考项目纳入中考评价,在全国第一个实行过程性评价,农村学校必须一校一劳动基地,城区学校必须一校一特色……汨罗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着素质教育的内涵,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记者手记】
为了孩子的未来 为了灿烂的明天
本报记者 李伦娥
汨罗素质教育,因为《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篇1996年刊发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报道,而走进全国教育人的视野中。“开风气之先”,汨罗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至今余音绕梁,久久回响。
从1996年参与采访系列报道、2006年采写“十年回头看”,到如今一转眼又是17年过去,汨罗一直坚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撤销联校、原联校干部全部任课,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师全部重新聘任……每一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都如浴火重生。但曾创造出素质教育经验的汨罗教育人,排除万难,做到了!
同样,一直坚持的还有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报创刊40年来,始终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己任。从湖南汨罗、山东烟台到河北、上海,从山东高密一中、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到北京育英学校……40年,素质教育的不凡历程跃然纸上;40年,教育改革的非凡成绩流于笔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国教育报一直在奋斗。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17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赖斯捷 李伦娥 通讯员 张晓雅 赵经天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今日热闻!改革没有休止符
- “指鼠为鸭”事件不能再重演!
- 铁岭市公安局部署开展打击涉烟花爆竹违法犯罪专项
- "神十六"载荷专家双重身份_热闻
- @武汉中考考生:19日下午看考场,考试时别带手机
- 施瓦辛格:只要宪法允许,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赢得
- 赤壁学子家乡行丨村庄变“钱庄” 风景是“钱景”
- 看点:最美公路独库公路恢复全线通车,大批网友自
- 山东华测回应“停聘川大毕业生”:员工为蹭热度擅
- 指鼠为鸭,责任人要担什么法律责任?_全球焦点
- 新华全媒+|包粽子、造龙舟、收艾叶——汨罗江畔迎
- “千万工程”调研行|有“颜值”,更有“产值”—
- 环球新资讯:青春之光,闪耀追梦征程——新时代中
- 跨省存款火了:存款50万 5年下来差价5000元
- 即时:oppo手机桌面底部图标怎么设置
- 淡水河谷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 三峡船闸通航20周年
- 全球观速讯丨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枝城港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煤保供
- 三峡通航基建史上首座桥梁成功合龙 环球新要闻
- 天天观察:【父亲节特辑】致敬警察爸爸 深情如愿
- 焦点热议:返租倒包栽桑养蚕 织出企业农户致富新
- 南阳市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 太有创意!咸宁作品获全国优秀
- 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巡礼丨京雄快线新区内盾构区
- 全球快看: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用好身边典型 引领
- 武昌区白沙洲街道:一线协商建言献策 助力基层幸
- 文博日历丨叮!爸爸“拍了拍”你,爱意+100
- 沙漠里的“驯沙”人生有多传奇_当前动态
- 校企“双向奔赴”,开启就业“加速跑”
- 云南文山推动农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_当前
- 天天快讯:多省份用电负荷创新高!多部门采取措施
- 组合式空调机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环球实时
- 这个展馆,全国第二!_环球新视野
- 《北国有神农》全网开播 全球消息
-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首次超过32万亿美元
- 总投资超5亿元,天津大学新一代智慧物联科技创新
- 咸阳眼影像诊断技术学习班在咸阳一院顺利召开
- 鼠头鸭身周边9.9元一个 月售过百 基本情况讲解
- 极目快评|董宇辉称曾婉拒税后2亿年薪工作,真是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