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华科大学生团队坚持公益服务12年 让更多孩子“挺直腰杆”

2023-09-24 17:27:25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高翔

9月22日下午,同济附小一年级课堂上,来了一群穿白大卦的“哥哥姐姐”,他们不是来检查视力,而是让孩子们弯下腰,检查他们的后背,并给师生们上了一堂“认识脊柱侧弯”的科普课。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扶正护苗公益服务中心12年来坚持公益服务的一个普通画面。


(相关资料图)

12年来,这个由医学生创立的团队从零起步,以临床医学、护理、预防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为主体,逐步发展到拥有常驻志愿者205人,专家顾问52人,瞭望者平台人员超1000人。

“扶正护苗”的初心是:防病大于治病,让更多孩子“挺直腰杆”。

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病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已达1%-3%,侧弯人数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已经成为肥胖、近视之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12年前,当“扶正护苗”团队刚开始接触脊柱侧弯时,公众对此普遍认识不足。现任团队负责人、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马天博士介绍,2011年,学校2005级八年制党支部在接触脊柱侧弯的临床学习后,决定在同济医院脊柱外科病房开展脊柱侧弯患儿“一起过六一”慰问活动。他们在跟随脊柱外科教授下乡义诊中发现,脊柱侧弯的发病率极高,而普通家庭和学校对脊柱侧弯的认识远远不足。

脊柱侧弯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导致瘫痪、危及生命。脊柱侧弯患者长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回归社会困难;中重度患者手术治疗和后期康复费用高昂,约10-15万元。然而,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有效筛查率不足10%,早期筛查可行性高但易被忽视,患者心理关怀欠缺,手术门槛高、风险大、专业医师稀缺。“当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李觅和他的同学们燃起了对脊柱侧弯公益事业的热情,他们想让公众更多了解这种病,早发现早预防。他们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成立团队,从最基础的义诊开始,进行科普与筛查。”李觅是马天的师兄,马天从他身上看到了团队初始面临的艰辛与坚持。

在各方支持下,团队进入一个稳定、持续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学生党支部和青年医师团合作开始常态化全国性巡回义诊。

专家库与瞭望者助力患儿救治

“其实,脊柱侧弯早期筛查方法比较简单,但往往容易被忽视。”马天和团队成员、第一临床学院的朱斯然现场演示了筛查方法:先观察被筛查者两肩是否等高,肩线是否对称,再让被筛查者弯腰,沿脊柱从上往下划,是否划出正常直线。如果不太正常,就需要换个房间解开衣服再观察。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佩戴矫形支具改善,但一旦发展到中重度,就需要手术治疗。

这些年,团队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中心小学起步,筛查范围逐渐扩大,从省内延伸到省外,发现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2013年,团队开始建立专家库,截至目前已有52位顶尖专家加入,约占全国相关专家数的1/4。通过与同济医院医联体单位合作,已为超过2400名患者联系对接转诊治疗。

“在接触的患者中,乡镇和不发达地区居多,而且发现时往往已是中重度,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他们往往承担不起。”从2014年起,团队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截至今年7月,通过“中国梦•脊梁工程”脊柱畸形救助基金,争取到609.4万元资金,帮助了316名患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患儿的救助都得益于瞭望者平台的发现。这是团队发展壮大成“扶正护苗”中心后,与中小学、社区、基层医院合作,建立的一个广泛信息平台。目前,“瞭望者”已超过1000人,多是基层医师、中小学教师等。他们经过科普培训,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上报平台,再由专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来自大别山区的小张,脊柱畸形8年没得到有效救治,2018年被瞭望者平台发现,中心为其对接专家库,匹配方煌教授进行治疗。小张手术成功康复后,备受鼓舞,2022年加入中心,参与当地脊柱侧弯大型义诊活动。今年,她还作为团队代表参与湖北省志愿服务大赛,并于6月选择就读在职护理专业,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人。

“挺直腰”同时疗愈“受伤的心”

记者看到,在中心整理的“救助患者心理问题随访记录”中,仅2017年到2021年,就为300多人进行了心理治疗。

团队心理疏导志愿者、研三学生宛梦萦介绍,他们在与患者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心理问题突出。有调查显示,脊柱侧弯患者心理障碍比例20%,精神障碍比例45%。手术救治只是患者漫长康复道路上的一环,心理影响成为阻碍他们回归社会的一大障碍。2015年,团队开始邀请心理学专家加入,对脊柱侧弯患者开展系统的心理辅导,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学相关培训,助力患者术后康复、回归社会。

随访记录记载着:11岁的小廖从小梦想成为篮球运动员,但因脊柱侧弯被嘲笑为“小驼包”。2019年,中心发现小廖后,对接专家进行了手术治疗,可治疗后,小廖仍不愿回学校。中心通过线上心理沟通、线下医师随访、志愿者教学篮球等活动,对其进行了长达2年的随访和心理治疗,帮助小廖重新融入校园。如今,小廖代表班级参与运动会,找回了自信,圆了儿时不可能的梦想。

此外,中心还利用华科大科研优势,积极探索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领域。医工交叉科研团队已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完成增材制造个性化假体并开展临床应用,帮助提高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从武汉起步,十几年如一日,昔日的学生团队已经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最专业的脊柱侧弯救治中心,筛查人群覆盖新疆、青海等10个省份,超过1.5万人。

今年,“扶正护苗——中国脊柱侧弯多维救治平台领航者”项目获湖北省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益组冠军。让更多孩子“挺直腰杆”,是12年的初心,也是坚持的力量。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