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筑牢水安全防线,江岸多方共护碧波安澜

2023-10-10 15:33:39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兰子君

坐拥“一江两湖两河七渠”的大生态水网系统,武汉市江岸区依水而立,得水而兴,拥水而优。

“十四五”以来,江岸区累计谋划、实施区级水务建设投资建设相关工程项目共计38项。为加快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该区持续修复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扛牢“一江清水东流”的政治责任,厚积江岸主城区、核心区的发展能级。


(相关资料图)

一天“排干”四分之一个东湖

因靠近长江、地势较低,曾经的黄浦路周边每逢大雨即涝。如今,泵站扩容后,雨停路干已成为常态。

“2016年泵站改造后,极大提升了周边3平方公里区域的排涝能力。”黄浦路泵站负责人徐超说,新增8台高功率水泵后,现在泵站总抽排量比原来高出6倍,达到50年一遇大雨排水标准。

在黄浦路泵站背后,江岸持续实施汉口江滩四期治理、府河出口综合整治、黄浦路泵站和后湖泵站改扩建等工程,新建、升级了多个抽排水设施,江岸区的排涝能力成为2016年的4倍。

目前,该区共有14座各类泵站投入运营,如全部满载运行,出江外排总能力达每秒336.03立方米,一天约可“排干”四分之一个东湖。

7月19日,江岸区迎接了今年以来的最强降雨,3小时降雨量达149.6毫米,小时最大降雨量106.2毫米,属百年一遇级别。“3小时的降雨量,已达到往年全年的八分之一。积极应对,全力以赴。”徐超说。

外排能力不断夯实的同时,堤防建设马不停蹄。去年,江岸区已完成汉口沿江堤、谌家矶围堤、张公堤除险加固等3个水利补短板工程,实施汉口江滩(渡江博物馆-三阳广场)岸滩整治工程,彻底消除辖区内岸滩防洪安全隐患,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百年老街地下管网全面焕新

10月5日,江岸区合作路,百年建筑交相辉映,咖啡馆、餐厅里游人如织。在他们脚下,横跨百年的排水管网已全面焕新。

自2018年起,江岸区在汉口历史风貌区先后实施“江岸区排水管涵非开挖修补试点工程”“历史风貌区(江岸)排水设施更新工程”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82亿元。今年6月,项目已全部完工验收。

针对破损严重的管网,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使修复后的管道排水能力可以提高20%以上;对75座检查井盖增加沉泥井,有效减少路面裹挟淤泥对雨水管道的影响……

5年间,江岸区不仅修复了历史风貌区范围内黄石路、南京路等18条道路下存在严重及重大缺陷的排水管涵,还对蔡锷路、天津路等11条道路进行排水管道改造更新,改造及新增路段总长约2.95公里。江岸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科负责人说,“十四五”以来,江岸区已新建雨污水管网18.8公里,有效提升了区域管网过水能力。

“智慧大脑”构建治水新格局

手机上一点,即可实时查询江岸辖区降雨量、泵站抽排等情况。对于江岸区“水务人”而言,使用“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习惯。

自2016年开展“江岸智慧水务”建设以来,该平台已实现泵站综合信息管理、水务视频监控、重点水位及雨量信息查询等多样化功能。

“一旦降雨超过15mm,雨量地图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巡查人员及时关注并采取保障措施。”江岸区水务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多年降雨量和水位变化的大数据分析,它还能为江岸区防汛排渍应急预案“支招”。

依托“智慧大脑”,该区已落实“雨前预测、提前布防,雨中辅助决策、统一指挥,雨后消缺整改、优化系统”的指挥调度。在其指引下,疏捞部门可迅速找准排水管网堵塞管段,有效保障辖内570余公里主次干道下排水管道的畅通。

软硬件持续补强之下,江岸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一个例证是,今年1-10月,江岸经历了10余轮较大强降雨的考验,其中梅雨季节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而排水速度和防渍成效却比往年有了不小提高。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