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卖惨筹款广告霸屏背后的猫腻 | 特评

2023-10-19 18:46:13 来源:凯迪网


(资料图)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微博上这些捐款广告到底应该怎么屏蔽?一打开微博就刷到鼻青脸肿的小孩,真的很不舒服。”“他们有钱打广告为什么还需要筹款?”“本来想捐,点进去看到限定捐款金额,最低就要捐几十块,就不想捐了”……近日,在社交平台,关于微博筹款广告的吐槽频频出现,有不少用户对于这类广告的卖惨内容、捐款金额以及合规性表示质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益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方式,网络公益众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连接网友爱心、助力善款筹集提供了便利,能更高效、更大程度地帮助有需求的人。然而,网络平台审核甄别力量有限,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逐渐显现。近些年,病情夸大、造假诈捐、筹款过多、隐瞒实际家庭背景、炒作营销等捐款乱象层出不穷,饱受质疑。

如今,公益机构在社交平台大肆推送卖惨筹款广告,更是让人心生疑虑: 公益机构哪来的钱大肆投放筹款广告?大量推送卖惨内容进行筹款是否合理?爱心人士捐出的资金,真的能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吗?

这样的疑虑其来有自。据报道,这些霸屏的卖惨广告问题重重。一是筹款成本的比例和额度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而公益机构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信息公开;二是投放广告的筹款机构地址往往与社交平台IP地址不一致,当广告到期后筹款广告就从社交平台主业消失,捐款者无从跟进后续进展。也就是说,对于平台上公益筹款广告的监管、规范,都存在空白。

互联网众筹,筹的不仅是金钱,更有无数网友的善意和信任。 大众的爱心和同情心,总会有疲劳的一天。过度营销、过度“卖惨”,厌恶与怀疑就会滋生。诸多争议事件的发生,也使这些善意和信任慢慢被透支。此外,这类卖惨广告大肆投放,还会造成公益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对其他不走营销路线的机构、个人也是一种伤害。

爱心无价,是社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不能被肆意消费,不能被流量“绑架”。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慈善及个人求助行为,让网络慈善真正能够雪中送炭,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堵住法律监管漏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监管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慈善信息公开,推动慈善组织提高透明度,维护网络慈善的公信力。监督更有力,“人人可公益”才更有支撑,慈善公益才更能彰显价值底色。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