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信托业今年如何“变身”?哪些新机遇不容错过?

2021-01-11 09:13:35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转型见真章!信托业2021年如何“变身”?

“入行以来,在各种会议上听到讲信托转型相关话题已经有些年头了,但直到去年才开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转型的迫切与紧急。”有信托公司战略研究部工作人员冰冰(化名)对记者坦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20年资金信托新规已推出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2021年相关细则有望进一步完善,同时监管评级、行业评级方面不排除也会有随之更新的可能。

那么,随着信托行业步入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相关业务体系是否会出现360度“大变身”?该如何看待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变化?哪些新机遇不容错过?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专家,以期寻求答案。

1走规范化、精细化之路

对于信托行业来说,无论是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还是展望新的一年可能发生的变化,“规范化”、“精细化”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信托业及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必然会有所加速。

“不过,相比内生动力,2021年信托公司的转型更有可能呈现出监管驱动的特点。”邢成进一步指出,可以说监管环境已发生变化,对信托公司包括业务范围、业务模式、转型方向在内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刚性的规定。

换句话说,2021年,信托公司所面临的来自监管方面的“压力”并不会有所减弱。邢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刚性转型”这个词,这样的强度,和柔性或弹性有着很明显的区分。

2020年12月8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20中国信托业年会上,严厉地点出信托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行业主观上存在惰性,转型发展的积极性、能动性存在欠缺,过度强调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依然对通过简单的影子银行业务和通道类业务盈利存在路径依赖和幻想,主要提供同质化、低端化的信托产品”。

对于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信托行业面临的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袁增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企业债违约形势、资管爆雷、信托公司被接管等事件以及实际表现出来的监管态度来看,信托业监管环境仍在收紧,处于风险暴露和释放的阶段。

“可以说,信托公司的转型只能加速。”邢成也告诉记者,信托公司如果不按照监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新规进行转型的话,则面临违规经营的风险。

有堵有疏。转型方向上,邢成对记者分析,在“非标转标”的指引下,对于资金信托业务来说,非标业务中的非标投资,标品业务中的标品融资和标品投资都是2021年及以后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其中的一些亮点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财富管理项下的家族信托业务等。”邢成进一步指出,此外,资本市场领域包括TOF(基金中的信托)、债券融资、债券承销在内的方向也值得关注。很多信托公司也为此做了大量人才、物力上的准备,包括团队建设、系统投入等方面。

整体来看,在资管新规统一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打破刚兑、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亟待进一步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的专业管理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逐步打造和丰富标准化投资产品线。可以说,这对信托公司下一步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至于这个过程要多久,袁增霆对记者坦言,信托行业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旧业务的出清,然后才是新业务方向及模式的重大变化。旧业务模式的出清不排除持续数年的可能。

2“非标转标”内涵丰富

针对非标债权比例限制,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曾公开回应表示,非标债权资产具有透明度低、流动性差、风险识别难度大等特征,当前对资金信托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严格规范,主要是为了防范非标债权资产无序发展导致的风险过度累积。

谈到“非标转标”,有南方地区大型信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其对行业来说绝不能被当作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否则将背离其背后具有的深远意义。

“‘非标转标’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转变。”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一直以来,信托公司形成的业务及盈利模式还有风控思维等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五矿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何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信托公司越来越会意识到,仅仅围绕单一的产品体系做事情会面临诸多局限,产品的单一会导致客群单一,进而导致机构的能力单一,这样的话也会难以对抗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经济轮动。

另一方面,客户的需求也绝非一成不变,很难用某一类产品完全吸引住客户。因此,信托公司一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争取做到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

“观察国家倡导的一些新经济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股权投资或权益投资的规模很大,因此需要加深对行业、产业和技术的理解。”何飞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开放式的平台或产品中借力,通过共享成果快速地切入到相关投资领域的机会当中去。

尽管“非标转标”的路走起来并不容易,但仍有资深信托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坚定的看好。

“从现有情况来看,大部分高净值客户此前对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和公募基金、股票等标准化产品都有了一定的投资经验。”该人士表示,受到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影响,部分高净值客户已经开始“恶补”相关知识。这些都会对信托“非标转标”进程加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对于步入转型关键期的信托公司而言,如何衡量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收益,是否能下决心走转型升级,是最关键的抉择。”上述南方地区大型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强调。

3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从上述讨论不难发现,伴随着“非标转标”的进行,资本市场也越来越被走在转型路上的信托公司所重视。

和以往嘴里说转型,身体实诚地干着非标业务不同,可以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正在积极地拥抱资本市场。扩大能力圈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2020年末的最后一周,一个引人注意的变化是,金融类产品募集规模再超百亿元。有分析认为,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行业的标品业务发展也同样被看好。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看来,受益于资本市场行情看涨,信托行业的转型预计会比较顺利,集合信托产品将由非标产品为主的融资类业务转向以标准化资产配置和股权投资为主的投资类业务。

记者注意到,已有信托公司的标准化业务形成了包括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和固收+产品等在内的多条赛道,及时地顺应了市场大势和客户需求。

其中,TOF产品被多家信托公司寄予厚望。TOF,基金中的信托,是一种专门投资信托产品或基金产品的信托产品。此类产品灵活性高,并可以通过底层基金的组合使得母基金具有多种多样的收益风险特征曲线,从而匹配不同投资需求。

那么,和券商、基金等天然具备标品基因机构的一些产品相比,信托公司TOF产品是否有优势?

某上海地区信托公司资本市场部从业人士于飞(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信托公司发展标品业务困难之处在于公司层面对标准化业务的定位。现阶段标品业务有银行、基金、券商作为竞争者,竞争激烈。

“但信托公司做标品业务,可投研一体,结合自身非标业务在房地产、政信方面的深耕优势,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的趋势。”于飞表示。

另一方面,以信托公司的一些权益类TOF产品为例,可以从丰富自身产品线角度出发,实现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的转型。“由于信托公司不存在经纪业务,不考虑交易量,只关注产品收益风险比,使得信托公司成为该领域产品最有潜力的渠道之一。”于飞进一步指出。

4人才池构建迫在眉睫

路途虽远,但似乎不再迷茫。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出台,已经为信托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也在积极筹划中。

可以说,当下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信托想要更加凸显中长期资金供给者的角色,是需要在标准化产品领域占有更多份额的。标准化转型的另一个优势则是降低融资成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现阶段来看,压缩融资类业务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不愿具名的信托从业人士告诉记者,2021年对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压降也是势在必行的。这一点,经过2020的洗礼,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银保监会此前强调,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这个决心是明确的和坚定的,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

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家信托公司在资源禀赋、股东实力、业务资源方面各有不同,决心和力度上也存在差异,而创新业务亦非一日之功,如果前些年没有提前布局的话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长期来看,人才依然是信托公司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非标转标”进程加速的当下。如果要想在标准化领域深耕,必须要打造一只卓越的专业团队并进行长期的、较为深厚的人才储备。

那是否意味着非标人才不再“吃香”了?

对于这样的声音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困惑,平安信托总经理助理张中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新出台的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严格限制了非标的规模,也确定了信托为私募的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标人才不再吃香。

“换个角度来看,新的政策有利于信托公司甄别抗风险能力较高的投资人,让市场更市场化,企业更规范化,投资者更专业化。”张中朝进一步指出。

关键词: 信托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