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充斥负能量,《心居》变“心焦”,单靠最后一集是翻不了盘的

2022-04-26 11:39:08 来源:凯迪网

就像掉在地上的东西太多,单靠一个人去捡,是捡不完的,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电视连续剧《心居》,就是这样一部很不成功的剧。总共35集,前面34集都在挖“坑”,充斥了负能量,靠最后一集拼命去填“坑”,去表达正能量,结果,手忙脚乱、乱七八糟,导演累得气喘吁吁,演员忙得不亦乐乎。

海清、童瑶、张颂文、冯绍峰、张芝华、吴彦姝、姚安濂,等等,阵容非常强大,很多观众也是奔着演员而去的,特别是海清和童瑶,都被认为是实力派演员。然而,过于负能量的剧情和节奏,让试图接棒《人世间》的期待,完全化为灰烬,给人以一副十分“闹心”和“心焦”的感觉。

过度描述了底层人的卑微。《心居》是一部描写底层人生活的剧,原本以为,她应当像当年的《渴望》一样,可以让人心疼和爱戴得万人空巷。至少,应当像此前的《人世间》,给人更多向上的力量。可是,《心居》中的底层人,导演和编剧为了吸引眼球,硬是把底层人的卑微描述到了极致,从而卑微到可以不顾一切、可以不要亲情、可以违法乱纪的地步。冯茜茜是这样的人,施源是这样的人,顾昕也是这样的人,而且,描述的方法极其恶劣,恶劣到只有把人送进监狱、把人的丑恶一面完全暴露,才愿意放下手中那支尖刻的笔。

底层人确实有卑微之心,但是,卑微到如此地步,就不是在描述底层人的生活,而是在贬低底层人,在丑化底层人,是让底层人变成社会的垃圾。显然,这应当不该成为影视剧的主流,对《心居》而言,看了之后,就是这样的感觉。作为曾经的底层人和正在经历底层人生活的人,一定会被《心居》深深伤害,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充满期待的电视剧最后会被严重看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把人性的善良刻画成了贪婪。实际上,《心居》是一部试图刻画人性善良的剧,特别是海靖扮演的冯晓琴、童瑶扮演的顾青俞,张颂文扮演的展翔,以及顾青俞的爸爸,都是十分善良的人,剧中的其他人,包括顾昕的岳父、施源的父母等,都很善良,但是,导演与编剧为了让剧情变得更加吸引人,硬是把他们刻画成了贪婪。冯晓琴为了成为上海人,刻意向丈夫隐瞒了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顾青俞变成刁蛮的人,展翔变成油腔滑调的人,施源变成了不顾一切的人,冯茜茜变成了贪得无厌的人,整个一部剧,很难找出一个不被刻意变“坏”的人物。

一旦人性的善良被刻意塞进了贪婪,那么,善良就会变成奢侈品,也会变成易碎品,任何的不良习气,任何的物质诱惑,都会让人把善良抛在脑后,从而变得贪婪无比,变成让人可怕的人。

让外地人不再对上海充满向往。这部电视剧,也是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是描写外地人到大都市寻找生活落脚点的电视剧。按理,应当通过他们的打拼,既表达外地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也表达上海是一座包容性很强、容纳力很强的城市。但是,剧情的安排,让人看了以后,就是一种感觉,那就是外地人千万不要去上海,尤其是底层的外地人,去了上海,就是让人生变成一种磨难,一种灰暗,一种贪婪。特别是冯晓琴一家,妹妹被迫离开,而且是带着极度阴暗的心理离开的,儿子是在不该有的心理状态和成熟环境下呆在城市的。即便是展翔,也就是一个炒房者的形象,就算办了很有意义的养老院,也改变不了炒房者的形象。

上海,应当是令无法人神往的地方,令外地人有一种仰望心理的地方。但是,看完《心居》后,只能这样说,向往不再,神往更无从说起。即便最后一集拼命地“捞”正能量,“捞”人性,“捞”善良,试图翻盘。很可惜,由于前面的坑挖得太深,根本填不过来,也“捞”不上来。于是,《心居》也就变成了“心焦”,变成了一部充满负能量的剧,该不该下线,值得关注。

关键词: 不顾一切 贪得无厌的人 变得更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