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焦点信息:全媒记者“新春走基层”锻炼自产“成片”能力 凌晨钻进地铁隧道 亲历手机网络检修

2023-02-02 08:08:19 来源:湖北日报

视频截图


(资料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如今,“信号满格”已成人们生活“刚需”,地铁通勤亦不能留死角。随着武汉地铁路网越织越密,地下5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通信行业报道的全媒记者,如此建设场景,不能只有“耳闻”,未得“一见”。“新春走基层”,我在寒夜里钻进幽深的地铁隧道,实地采访。

凌晨的地铁站也这般“热闹”

武汉地铁通信施工运维要抢抓“天窗期”,一般在地铁停电期间(凌晨0:30至3:00)进行。经湖北移动公司多方协调、办理手续,最终确定1月17日凌晨采访,地点为武汉地铁三号线汉阳“王家湾”至“宗关”段。

跟班采访,现场感强。考虑到夜间地下隧道阴暗,做新媒体视频报道准备工作时,我协调带好补光灯、支架等摄影器材,并发动通讯员协助拍摄。

1月16日晚11时,我提前来到王家湾地铁站,观察现场,拍摄外景,目送末班车乘客走出站厅。

晚11:30许,武汉移动网优中心工程师李灵宜和技术员孙进走进地铁站。他们戴着红色安全帽,穿着荧光绿马甲,背着黑色器械包。与他们一起进入地铁站的,还有大批穿着各式制服的工人和保洁员。原来,凌晨的地铁站也这般“热闹”。

在昏暗幽深的隧道拍出“朦胧美”

进入地铁隧道巡检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武汉地铁工作人员指引下,由我和通讯员组成的采访组,随李灵宜和孙进穿过月台尽头的玻璃门,走进地铁隧道。

黑漆漆的隧道里,比地面暖和不少。每隔十余米有一盏小灯,透过冷白色的灯光,隐约能看到爬满隧道内壁的各类管线。李灵宜和孙进打开手电筒,采访组其他人点亮手机照明。

相比于地铁检修钢筋栈道,通信检修的步道更难走,其紧靠铁轨,每走几米就有一些金属凸起物,不熟悉路况的人很容易在黑暗中被绊倒。因“天窗期”限制,李灵宜和孙进的步伐很快,记者不但要一路跟着“聊”、昏暗中忙着“记”,眼睛还要不断“找”,选择合适位置、角度进行实时拍摄和采访互动。

步道标牌显示:从“王家湾”到“宗关”站,隧道长度2322米。由于要穿越汉江,隧道坡度明显,部分区域较为湿滑。人行其间,影子拉得很长,就像走进黑色旋涡,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然而,人们手上闪烁的手电灯光,犹如黑暗中的流星,照亮前路,给人希望。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文字描述远不及镜头画面。为此,记者与湖北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协同合作,搭镜头、选角度、补画面、抓特写,力争将昏暗幽深的隧道拍出“朦胧美”“艺术范”。

抽出冒着热气的汗巾“逃脱密室”

“王家湾”至“宗关”站乘车不过几分钟,行走在隧道里一路巡检排障却要几小时。1月17日凌晨2:30,李灵宜和孙进攀上“宗关”站月台,抽出背上冒着热气的汗巾。

深夜江城,路灯杆上连串的红灯笼,点缀着空寂的大街。记者与湖北移动公司所有参与采访拍摄的工作人员也全身汗透。大家长舒一口气,犹如“密室逃脱”成功通关。

回到家,我抓紧补了一会觉。天刚亮,赶紧写稿《凌晨的地铁隧道里,记者亲历手机网络检修》,并剪辑采访视频。

全媒记者除了要会拍片、会摄影、敢出镜、能访谈,还要懂视频剪辑,培养锻炼自产“成片”能力。我要特别感谢身边的小伙伴们,在视频编辑剪辑上对我悉心指导,为我做好全媒报道打开了“一扇窗”。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