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写意中国·说文解“字”丨齐航福:摸清家底、加强数据库建设 推动河南由汉字资源大省向汉字研究强省迈进

2023-02-20 13:18:30 来源:凯迪网

写在前面:走进中华文明源头,感受华夏文字魅力!一横一竖皆智慧,一撇一捺写传奇!河南是甲骨文的发源地,是《说文解字》的故乡。3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日报社、光明网、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为了探寻文字的起源,大河网特邀请专家学者“说文解字”,共话文明。


(资料图)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过程,至少在甲骨文时代,汉字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后,又历经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等。由篆而隶,由隶而楷,直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沿袭数千年之久。其间虽然汉字形体不断发生变化,然而其基本体系始终得以维系,其嬗变之迹亦清晰可循。对于汉字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大河网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航福。

以“帽”为例,追根溯源

“巾”旁的“帽”字出现得非常晚,在这之前都用“冒”来表示“帽”。“冒”最早只见于金文,但其“目”旁,以及“帽”左边的“巾”旁,都是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前者作“

”(像下垂的佩巾之形)。(像眼睛之形),后者作“

”。齐航福娓娓道来,“冒”下部是代表人头的“目”,上部是“

”,即像帽子形的“冃(mào)”。原来“冃”本身就是帽子,只是字形过于简略,后来又在其下部添加代表人头的“目”,这样就有了“冒”。再后来,“冒”有了向上透、往上升、冒犯等引申义,于是又在“冒”的左边添加“巾”旁写作“帽”,专门表示帽子。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除很晚的时期才添加“巾”旁外,“帽”字形体变化不算太大,其发展演变过程确实清晰可辨。这里之所以以“冒(帽)”字为例,主要因不少人在手写这个常用字时往往会写错,把“冒”的上部误写为“曰”(yuē)或“日”(rì)。如果我们弄清了“冒”字上部本来就是由代表帽子的“冃”变来的,就不会把这部分误写成与嘴巴有关的“曰”(甲骨文作

),也不会误写成代表太阳的“日”(甲骨文作

)。

整理分类、摸清家底、加强数据库建设 将文字发展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

河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是甲骨文的故乡,是金文等其他古文字最主要的出土地。从汉字起源的角度来看,汉字与河南也是很有渊源的。

据齐航福介绍,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我国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成熟汉字体系”意味着在甲骨文之前汉字理应还有相当一段长时间的发展时期。关于汉字起源与发展问题,裘锡圭、李学勤、饶宗颐、高明、黄德宽、黄天树、王蕴智、李运富等不少学者均有关注。其中黄天树先生认为在汉字体系产生之前可能有过“文字画”的阶段,并推测汉字脱离“文字画”、出现第一批能够粗略记录汉语的符号是在距今5500年前后,最后形成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汉字体系是在夏商之际。尽管在不少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还不一致,但对商代前期文字、夏文字以及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的研究都是学界十分关注的,而河南无疑是这些文字或“符号”最重要的发现地。

“做好汉字起源研究等工作,我认为首先应该将河南古文字资源进行普查、整理与分类集成,这是摸清家底并进行基础整理的工作;此外,重视甲骨学等其他古文字研究,这是将文字发展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考量的工作;另外,加强计算机与数据库建设,这是充分利用新技术、大数据的工作。”对于如何保护好河南的这张“文化名片”,齐航福如是说。

2003年硕士毕业后,齐航福的主要研究领域一直都是甲骨文与殷商史,后侧重于甲骨文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甲骨文语法研究。由他主持申报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语言学研究”;分别以“岁”“燎”“祷”字为例,探讨了殷墟甲骨文中句式使用的组类差异;其博士学位论文《殷墟甲骨文宾语语序研究》被纳入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丛书。

2020年调入高校后,齐航福更加关注汉字教育、汉字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工作,曾撰写《回眸与展望:百廿年来的甲骨文考释》一文,被收入全国社科规划工作办公室编著的《从考古看中国》。撰写的《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一文先后被四川、内蒙古、北京等全国十多个省市选入高中语文摸底测试试卷;决策咨询报告“关于加强汉字阐释工作的建议”被选入全国社科规划工作办公室《成果要报》。

文字在中国历史脉络和考古文化探究中举足轻重

文字是文明的基础,在中国历史脉络和考古文化探究中占据的位置举足轻重。河南在文字领域对中华文明研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

“河南出土的文物考古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部分,无论是对夏商周探源工程,还是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有了甲骨文这批可靠的文字材料,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才验证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可靠性,殷商一代才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相信随着学界对文字起源问题的持续关注,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文字材料的重要性会体现得更加明显。”齐航福告诉记者。

河南的专家学者在文字研究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自古以来就不乏其例,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撰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是学界研究中国文字、中华文明必备的工具书。今天的河南学界,郝本性、宋镇豪、黄锡全、王蕴智、李运富、涂白奎、李雪山、郭旭东等先生均在汉字研究、文明探索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倾尽全力推动河南由汉字资源大省向汉字研究强省迈进

近些年来,如何提升汉字文化研究水平,推动河南由汉字资源大省向汉字研究强省迈进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未来何去何从?齐航福认为应该这样做:

立足中原特色与瞄准国际前沿相结合,要依托河南省丰富的文字资源,以中原文化为基点,站在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高度研究汉字的发展与传承。

将人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文理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术资源库与数据库,免费开放给社会和学术机构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一方面大力推进汉字文明与中原文化、华夏文明的基础理论研究,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发展自身、服务社会的双赢。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摸清家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