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实时焦点:「10万亿拯救地球」,Tesla和BYD都做不了!要中国产业一起

2023-03-06 19:15:51 来源:凯迪网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上周五,我和大家分享了从特斯拉Investor Day上看到的电动车技术变革新趋势。但是,「特斯拉10万亿美元实现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这个故事的噱头实在太足了。

我明明和大家聊的是:特斯拉在电动车制造上展示出来的优势,有哪些变革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结果不少网友都没听分析,就说我在给特斯拉的资本故事洗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还有人搬出了比亚迪2008年的新能源转型宣传片,说特斯拉抄了比亚迪。

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这个话题, 今天我就来谈谈这场发布会里最大的噱头:10万亿美元实现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

还是先亮明观点,在我看来马斯克的思路和想法都很好,给出了一种新能源转型的可能性。

但这个资本故事不该他来讲,其他电动车企业来讲也不合适, 这个故事应该由中国的光伏、电池、电动车,一整个新能源产业来讲。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特斯拉并没有支撑新能源产业变革的实力。

其实马斯克自己也知道这点,从他给出的指标就能看出来。

发布会开篇,他算了一笔账,认为完全替代石油这类化石能源,需要有240太瓦时的电力储能容量,30太瓦的可再生电能供应,简单说就是今天储能和新能源发电年产能的一千到一万倍这个数量级。

要实现这一切,马斯克初步估算需要6万亿美元的投资,为了留下一些富余,他认为投资额在10万亿美元比较合理。

这个账算得对不对,暂且先不提,光这几个指标就能看出来,新能源转型的大头在储能产业和新能源发电产业身上。

马斯克虽然画了个超大的饼,说未来新能源业务会占到特斯拉业务的35%,但整个PPT共9大章节内容,前8部分都是电动车的,只有最后第九章轻描淡写地谈了谈这两块业务。

内容也很空泛,讲了讲Megapack储能业务部署如何快速、特斯拉正在加快建厂进度,又描绘了一下光伏和储能巨大的增长潜力,就结束了。

那现实如何呢?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2022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5.4%,总共部署了6.5GWh,潜力确实很大,但这个规模只能说是婴儿级别。

新能源发电这块,马斯克2016年收购的光伏企业SolarCity,可以说是步履蹒跚。2017年就被华尔街日报爆料,客户流失严重;2019年,还因为光伏发电设备导致火灾,被沃尔玛起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这家公司什么亮眼的信息了。

显然特斯拉在储能和发电这两项上都只是沾了一点点边。

看清楚这些,第二点也就好说了。今天特斯拉讲的故事其实属于中国新能源产业。

按照马斯克的思路,未来需要更多的储能,更多的新能源发电,那谁做最好呢?特斯拉不行,2008年提出相似愿景的比亚迪就可以吗?

显然答案也是否定。

电池业务,宁德时代2022年装车电池量就达到了191.6 GWh,到2025年规划电池产能更是达到839GWh。

2021年和2022年,我在科技特训营的新能源专题和大家分析、扫描过产业动态,结论很清楚,电池产业还没有出现下一个颠覆式的技术变革,未来会是一个龙头领跑的状态。

2022年,宁德时代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就是很好的回答,全球市场占有率继续增加到了37%,超过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

光伏产业也是相似的情景,技术没有下一个大变革,市场还在加速扩张,只是头部效应没有这么集中。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70%,隆基绿能一家企业,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就超过了45GW。

在我看来,资本故事谁都可以讲,重要的是谁能把愿景落地,谁掌握通向未来的方法。

显然,今天新能源产业变革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中国,不过和过去一两家企业主导一场变革不同,这次变革的成功关键在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手里。

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我上周五分析的那样,中国企业大多靠代工起家,习惯了埋头干活,没能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产业力量,把塑造规则、描绘未来和领导产业的权利交给了别人。

中美科技战的背后,是中国已经走到了全球科技产业生态的前沿,继续跟随跑,继续做单个环节的替代,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需要的是对产业的前瞻性思考和布局,是产业各方的紧密协作,是产业龙头积极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为产业生态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好在新能源变革还在路上,特斯拉讲的资本故事它撑不起来,也给了我们一个契机,能不能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相互挖墙角儿的竞争模式,用我常说的“产业生态的木桶理论”的思路,将储能、光伏、电动车的优势互补,用新能源变革的大故事,形成一个产业生态集体协作的力量。 只有学会了生态型的发展,我们的未来才能有所保障。

这样也才真正体现了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价值,既能共同为全球能源变革做贡献,也能借此在未来的产业生态中,找到属于各自的位置,催生一批新能源时代的全球巨头!

这也正是我一直和大家追踪技术、产业变革,扫描各种资本热点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判断个对错、亮明个立场,而是要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分清哪些是噱头、哪些是机会,真正把握住机会。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关键词: 万亿美元 形成一个 这个故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