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武汉市规划协会举办主题沙龙 看废弃矿山的“重生之路” 当前通讯

2023-05-24 06:25:59 来源:凯迪网

“绿色转身·废弃矿山重生之路”主题沙龙参会人员合影。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长江网记者熊美琪

5月22日下午,由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和武汉市规划协会联合主办的“绿色转身·废弃矿山重生之路”主题沙龙暨《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新书发布仪式在武汉市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行,武汉市规划协会秘书长王晓晖主持活动。


(资料图片)

武汉市规划协会秘书长王晓晖主持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专家建言献策 分享矿山“重生”经验

此次沙龙为武汉市规划协会2023年“珍爱自然资源,促进城市更新”系列活动第二场,邀请武汉市规划协会会员代表、省市专家,以及十堰市、孝感市相关规划专家,以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为例,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展开研讨。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博士段梦梦作项目分享。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5月22日沙龙活动现场,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博士段梦梦从实景三维数据底座建设情况、“一张图”系统建设情况、相关数据和系统应用情况等方面,分享了“实景三维武汉”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他表示,实景三维技术可以进行城市更新全片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结合多时点数据比对分析,直观、高质量地对违建、拆改流程等工作进行动态监测。此外,视频三维实景技术还可以高效率采集、低成本投入地应用到城市综合治理系统中。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博士朱芋静作项目分享。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我们将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要素进行关联性、系统性的修复,促进区域自然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释放土地的潜力。”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博士朱芋静对武规公司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实践、研究以及初步成果进行介绍,讲述了江夏灵山及将军山的山体、水体、林地、农田、湿地修复,以及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工作规划和成效。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曾经废弃的灵山矿山如今焕然一新,成为风景宜人的旅游区。

十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谷建国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十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谷建国结合地区山体特色情况,对十堰市山体治理修复方式进行分享。他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十堰市对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逐步形成以“客土喷播”技术为主,植生袋(生态袋)、网格梁回填技术为辅的技术路线。“我相信今天的沙龙以及即将发布的新书都会对十堰市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经验,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杨曙霞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在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的应城市,有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能看风景、能泡温泉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杨曙霞对应城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并表示,矿山修复需要多方努力,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结合市场需求、相关政策进行业务转型,将其落实成为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让矿山“活起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建伟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一个废弃的石灰岩矿山,怎么能建得这么漂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建伟说,2010年他在外访学时,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布查花园里的美景深深震撼。回国后,他便开始了相关的生态修复工程。他分享,并非所有边坡都需要实现复绿,且复绿的结构形式、排水设施的技术等都十分重要,在如今的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结合新想法进行技术决策。

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陈海波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陈海波说,实景三维武汉建设与应用、矿山修复项目的分享,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的专著可以为江夏区的生态修复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很多借鉴。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耿虹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矿山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不同的魅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耿虹认为,在矿山用矿石等生产原材料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时候,它们迎来了第一个生命周期,现在人们去修复矿山,将其变成生态园区,它们则重新迎来了一个生命周期,再次为人类服务,实现了更多的价值,“这是人们在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最有意义的思想”。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郭刚艳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郭刚艳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推动自然资源变资产的重要路径,江夏灵山矿山生态修复案例为武汉文旅集团重现绿水青山文旅价值、推动“矿区变景区”提供了启发,武汉文旅集团将做好矿山相关景区的支持工作,探索共谋共建路径,促进武汉市废弃矿山的“绿色转身”。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解孝成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解孝成说,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单一治理模式需要向综合性治理模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矿山治理中来,让废弃矿山更有生态价值,“变废为宝”。“在我们多年的规划工作中,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希望大家能够凝心聚力,共同推进矿山的生态修复。”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巡视员刘奇志发言。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从平面到三维、从短期到长期、从部分到全局,在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方面,规划认知的转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发展路径。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巡视员刘奇志说,实景三维技术让矿山修复变得更立体,可以更好地推进;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进行远景设想;站在高处展望全局,整合资源、财富,联手进行生态治理,更好地实现生态修复以及城市的更新工作。

《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新书发布

5月22日的活动现场,由刘奇志、赵中元、黄宁、武静、朱芋静主编的《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发布。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时,会发现里面充满了魅力,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耿虹说,书中示范性、可复制的经验,为矿山修复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成功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耿虹。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废弃矿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植被破坏、土地浪费等问题,对区域生态功能和城市生态系统都有消极影响,而目前的矿山治理多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以解决地质安全隐患等地质问题为主,缺乏对废弃矿山区域的系统性综合环境治理,对区域综合发展利用、环境系统整理以及如何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结合也缺乏考虑。为了充分发挥矿山生态资源修复后的最大价值,武汉市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规划探索,《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总结与升华。

《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作者、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巡视员刘奇志为参会嘉宾签赠图书。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在梳理武汉生态资源禀赋与保护修复历程的基础上,根据武汉市废弃矿山的生态问题,建立废弃矿山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并借鉴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对降雨侵蚀力、地质灾害、水质、植被、土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交通通达性、周边产业聚集度和历史价值等11个指标进行计量评价;同时结合武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现状以及相关案例,总结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复原、复绿复垦、景观再造和综合利用四大模式,并展示了基于生态评估得分的相应模式的规划探索,通过具体案例具象如何进行废弃矿山的整体治理、系统修复与综合利用;最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理论,对武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和固碳潜力进行评估,并探索修复后矿山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为其他区域或城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该书以图文结合、数据分析、成果展示并重的表达方式,对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规划以及实践成果给予了呈现,旨在与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共同探讨、见证武汉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解孝成认为,目前讲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相关图书较少,该书通过武汉市的相关成功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武汉市及其他城市的废弃矿山治理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会人员前往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实地考察。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活动最后,参会人员前往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实地考察,在奇山、潭水、森林、田园、湖泊、草甸、花海、矿洞、村湾中,感受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成效,以及“绿色转身·废弃矿山重生之路”的现实意义。

【编辑:朱曦东】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