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33008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湖北交出澎湃的热血答卷-热点在线

2023-06-15 07:07:33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次以上献血英雄奖代表上台 武汉血液中心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聂东航 肖莉娇 汪昊


(相关资料图)

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当天上午,湖北省暨武汉市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的百余名无偿献血家庭奖代表、捐献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优秀代表、200次以上献血英雄奖代表、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含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代表、无偿献血最美高校(热血英雄)奖代表被授予相关荣誉。

2022年到2023年初,湖北虽历经“大考”,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无偿献血答卷:全省每千人口献血率12.3,位居全国前列,连续6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荣誉称号。

这“热血答卷”的背后,凝聚着广大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者和血液工作者的大爱无私与默默付出。2020至2021年度,湖北省33008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2013人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13个地市州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22家单位和个人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当天,他们中的代表先后走上舞台,接受表彰。

现场,著名影视演员江柏萱携手知名汉服KOL带来“热血”华服秀,武汉知名演员陆鸣与无偿献血者倾情演绎情景剧《永不褪色的献血证》,赢得阵阵掌声。此外,襄阳、荆州、宜昌等地选送的优秀文艺节目,尽显湖北各地市血站的风采。活动在无偿献血主题曲《最美的模样》中落下帷幕,全场大合唱,以感谢每一位为无偿献血事业作出贡献的爱心人士。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还与武汉血液中心现场签约,共建研究生教学基地。

为纪念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晚,武汉江滩开展“点亮江城”特色活动,两江四岸楼宇定制灯光秀为献血者点亮,向所有无偿献血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徐小兵

【200次以上的“献血英雄奖”:徐小兵】

为方便献血,她把家安在血液中心附近

这个武汉“女状元”累计献血304次

“到了时间就去献血,坚持下来,不觉得很难,也不崇高。”6月14日,13位获表彰的献血英雄奖代表中,江城献血“女状元”、56岁的徐小兵作为武汉市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献血超过300次的女性献血者,格外引人注目。

22年来,徐小兵始终默默坚持无偿献血,已献血304次,其中全血11次,献血总量达86300毫升,相当于20多名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从100次到300次

她都是江城女性第一人

2002年徐小兵第一次无偿献血200毫升,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她也创下了武汉无偿献血的多项女性第一:武汉首个献血次数达到100次、200次、300次的女性志愿者,也是唯一一位献血次数超过300次的女性献血者。

徐小兵退休前是武汉制药厂的普通职工。她回忆说,第一次献血后不久,自己就接到血液中心电话,得知所献血液已用于临床急救,说不出的激动与兴奋,“就是特别开心,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此后,徐小兵成开始固定献血。献了11次全血后,她加入成分献血队伍中。

她为献血方便

把家搬到血液中心附近

开始成分献血后,徐小兵需频繁赶去武汉血液中心,频率从每月一次到后来每月两次,从不缺席。每次献完血回到家,她都会在日历上做好下次献血的记号。

虽然血液中心对献血者有免费报销的士费的政策,但徐小兵从未用过。“献血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我爱运动、体质好,每次骑车过去锻炼身体也挺好的。”徐小兵回忆,她会一大早起床,从古田一路骑车40分钟到宝丰路,早上8时抵达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只为第一批献血。

为方便献血,2012年,徐小兵在宝丰路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走到武汉血液中心只要10分钟,“这也是机缘巧合吧。”

带动儿子姐姐

一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因为常年献血,徐小兵的两个胳膊上各有一块疤,她笑称这是爱的印记,每个长期固定献血者都有。

在徐小兵的带动下,姐姐徐燕萍、儿子谢宇鹏也加入成分献血队伍中来,三人献血均超过百次。目前,儿子谢宇鹏献血次数有240次,折合全血67300毫升。每次献血的前几天,徐小兵的丈夫都会备上猪肝、瘦肉、鸡蛋等,给娘俩补身体。

“再过几年我就60岁了,希望儿子接棒前行,献血次数能超过我。”徐小兵笑说。

汪菊香(左一)一家

【无偿献血家庭奖:汪菊香、袁先华、袁胜、袁信】

良好家风一代代相传

一家四口累计无偿献血550余次

6月13日凌晨3时,环卫工人汪菊香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清扫中山路凤凰山附近一公里两边的道路,往返三次巡查,需要4个多小时才能结束。汪菊香从业18年,瘦小的她并不引人注意。直到2017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她申请调班去参加纪念活动,同事们才知道“雷锋”就在身边。

“我是在丈夫的影响下开始无偿献血的。”汪菊香说,2005年春天,丈夫袁先华路过武昌民主路,被海报上“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宣传语打动,于是第一次献血,从此一直坚持献血。她起初还有些担心,看到丈夫献血10年后身体依旧硬朗,才渐渐接纳献血这件事。

2015年,汪菊香第一次尝试献血,体检后被告知有点贫血。回家后她开始加强营养,每天一个鸡蛋,搭配花生、瘦肉。一段时间后,体检终于达标了。当年10月24日,她在武汉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第一次献出成分血。“心里很高兴,觉得帮到了别人。”汪菊香说,成分血每隔两周就可以再次采集,这些年除了生病,她基本都会按时去献血。

汪菊香的两个儿子袁胜、袁信已经成年,在父母的带动下也参与了无偿献血。截至目前,袁先华累计献血300多次,汪菊香累计献血100多次,一家四口累计无偿献血550余次。

崔国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崔国】

20多年献血87次

孝感企业家要无偿献血到60岁

87次献血、总量达5.7万毫升……这是崔国20多年来的热血“足迹”。第一次无偿献血是2001年,当时崔国在东莞打工。

2004年,他回家乡孝感创业,白手起家、起步艰辛,却依旧不忘无偿献血。有一年冬天,他冒着寒风骑着摩托车,从安陆赶到孝感市中心血站,第一次捐献了成分血。“当时走出血站,虽然寒风刺骨、浑身冰冷,但想到成分献血间隔时间更短,能帮助更多人,我心里就热乎乎的,”崔国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

在崔国的带动下,身边不少人也加入了献血行列。他的餐饮公司有不少员工以献血为荣。6月13日是他公司成立的纪念日,自2017年起,这天也成为公司一年一度的集体献血日。

献血20多年,崔国连续五届荣获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志愿服务奖等。今年,他又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这是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项,但不是我的终点,我要献血到60岁。”崔国说,就算退休了,也还要为无偿献血贡献一份力量。

谢松丽(左一)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谢松丽】

行走的“活血库”

她用双重身份守护红色生命线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日常切换双重身份,守护红色生命线——她既服务于献血者,同时也是一名献血者,累计献血85次,足以使80多名患者得到救治。

“她细致又贴心,看到献血者细微的表情或动作,就会立即给出温暖回应。”献血者张瑞回忆,有次献血时帽檐滑落挡住了眼睛,他还没说出来,谢松丽立刻帮他扶正了。

熟悉谢松丽的人都知道,她在办公室基本都是站着,很少坐下休息,中午也从不午休,几乎都在机采间忙碌。在接待献血者的间隙,她也会默默坐上采血椅,补上自己的一份热血。“对我们来说,献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谢松丽说,呼吁他人献血,首先自己要献血,才能更有说服力。

每年除夕和六一前夕,成分献血科都会组织集体献血,只要身体允许,谢松丽都会报名参加。更多时候,她把自己当作“活血库”,每当献血淡季或A型血小板库存紧张时,就会在工作之余挽袖献血。

体重只有48公斤的谢松丽,目前累计献血85次,总量达18400毫升,超过自身血量总和的3倍。“你太瘦了,莫太拼了!”看到谢松丽频繁献血,大家都很心疼她。在谢松丽看来,献血也是致敬献血者的方式。“不坐上采血椅,怎知一两个小时不能动弹的辛苦。”谢松丽说。

陈崎

【“捐献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优秀代表:陈崎】

用一腔热血感召他人

骨科医生每年捐10至12次血小板

49岁的陈崎是黄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自1997年无偿献血,至今捐献全血2300毫升,捐献血小板36.5个治疗剂量。他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第一次无偿献血的场景,陈崎仍历历在目,“当时我是刚毕业的医学生,献血救人是从医者义不容辞的事。”走上工作岗位后,每年他都会捐献全血1至2次,捐献血小板10至12次。

“在创伤急救中,我常遇到车祸伤、刀刺伤等大出血休克的患者,急需用血,很想为他们出份力。”陈崎坦言,平日只要有机会,他还会主动宣传无偿献血,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毕竟我们医生带头献血,更有感召力。”

2020年3月,了解到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他第一时间参与献血,为救治患者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