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矫正市场乱象调查:花了数万元没任何效果
2023-07-09 15:46:15 来源:凯迪网
调查动机
【资料图】
“是滴眼药水好还是吃护眼的营养品好?是3D训练好还是用按摩仪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近日,北京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前段时间,自己7岁的女儿查出75度近视,她带着女儿尝试了多种近视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视度数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日渐升高,“这与商家当初宣传承诺的完全不一样”。
暑期来临,未成年人近视矫正、视力防控逐渐升温。不少家长期待在假期通过康复治疗矫正孩子的视力。然而,鱼龙混杂的近视康复治疗市场,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尝试一些项目后大呼上当受骗。
儿童近视康复治疗市场究竟存在哪些乱象?如何整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自从女儿7岁近视后,家住陕西西安的王猛一直奔波在矫正视力的路上,“把能踩的坑都踩了,按摩、针灸、智能仪器设备齐上阵,可以说上了矫正‘全家桶’,但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王猛介绍说:“一开始,我们去了一家按摩穴位的矫正机构,每次按摩之后马上测试视力,真的有效果,后来发现,只是当时眼睛放松了,而并非是真的能够矫正近视。”一年后,他女儿的视力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近视度数增加了100度,这让全家叫苦不迭,最后还是去医院配了眼镜。
王猛踩坑的背后,是我国日趋严重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比例为14.5%,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6%,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1.6%,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1%。
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家长利用孩子不到校上课的空当,四处奔波试图矫正孩子视力,降低孩子的近视度数。家长对治疗孩子近视的关注,也推高了近视防控和矫正市场热度,一批批近视矫正产品层出不穷。
然而,大量儿童青少年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近视产品和方法后,并没有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更没有恢复视力,穿行于鱼龙混杂的近视矫正市场,很多家长直言被“坑”了。
号称三个疗程摘镜
一年后度数反增加
暑期的北京,某医院眼科科室外,挤满了等待叫号的家长和孩子。
北京市民方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女儿月月今年9岁,两年前在学校的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近视,但度数不到100度。根据体检建议,她带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防治青少年近视,需要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时间。
方梦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碌,无法遵医嘱抽出时间带女儿进行户外活动,再去找大夫复查视力时,月月的近视度数不断增加。这一次,医生详细询问她家情况后认为,月月的近视度数增加较快,可能与遗传有关,因为方梦和丈夫都近视约500度,同时,还与月月使用电子设备和运动缺失有关。
方梦开始重视女儿的近视问题,随即尝试了中医按摩、护眼贴、3D训练等近视矫正方式,她甚至听信一家视力恢复中心“不做手术一个月摘掉眼镜、百分百恢复视力”的宣传,试图用所谓的治疗仪器恢复女儿视力。
据方梦介绍,花大价钱购买治疗设备,孩子戴了不仅没效果,视力反而有快速下降趋势,吓得她赶紧停用,其他矫正方式也没有什么效果。
今年暑假,她提前抢到某医院眼科的就诊号,带孩子复查视力。检查结果并不乐观,孩子的视力还在下降,医生建议她给孩子配眼镜。
来自河北的小时今年9岁,近视度数已经达到475度。两年前,小时的妈妈钱瑶得知儿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小时已经近视200多度。钱瑶开始限制他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也给他吃了不少叶黄素之类的营养品,但是近视度数依旧在增加。
后来,经朋友介绍,她带孩子去了当地一家号称可以治疗近视的机构。第一次去的时候,孩子连视力表的第一行大字都看不清楚。经过矫正后能看清视力表第三行,在对方的推荐下,钱瑶在这家机构购买了套餐。没想到,治疗次数在增加,但治疗效果却越来越差,目前又看不清视力表第一行。
让家长们郁闷的是,近视矫正没效果,但费用却没少花,基本上是万元起步,数万元属于正常。
据方梦介绍,她给女儿购买的近视矫正套餐,有的产品每个疗程花费数万元。王猛同样一年给女儿花费数万元用于近视矫正。
记者走访发现,在近视矫正市场上,各种所谓的矫正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有10元以内的眼贴,有百元以内的眼药水,还有千元以上的近视矫正仪和按摩仪……但这些产品的效果却存疑。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宣传推广某品牌近视防控眼贴的帖子,介绍其功效并附上购买链接。记者注意到,在此类帖子下的评论区,总会有相似账号留言称该眼贴防控近视效果卓越。不过,也有一些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在评论区“现身说法”,直言该产品“根本没有用,贴上之后除了冰冰凉凉的,没啥感觉”。
在电商购物平台,记者通过咨询售卖眼贴、滴眼液以及治疗仪器的一些商家客服,浏览“产品评价”和“问大家”信息以了解其产品的功效,发现客服并不会承诺使用产品后能够实现近视度数的下降。
既然如此,为何家长还会花费巨资进行近视矫正呢?
在方梦看来,近视矫正涉及眼部专业知识,一些机构利用家长们的急切心理和专业壁垒,配以推销话术,“让我们这些焦虑的家长‘病急乱投医’,从而掉进坑里”。
王猛告诉记者,他是在矫正机构“不手术,不吃药,三个疗程就摘镜”“一个月没效果,全额退费”的话术保证下,心理防线逐渐松动,于是踏上了近视矫正的漫漫长路。
根据多位受访家长的介绍,记者总结了一些视力矫正机构话术:
“如果不进行近视矫正的话,眼睛一年要增长150度,进行近视防控之后,就能不增长还可能降低度数”——引发家长们对近视发展趋势的焦虑;“我的两个小孩都是通过这个产品摘掉了眼镜,一个200度,一个300度,所以我才选择做近视矫正产品,帮助更多人摘掉眼镜”——以自身“成功”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两年电视台都有我们的广告,还有国际射击赛的运动员贴这个眼贴,说明这个产品非常的安全”——用广告增加信服度。
交流群里制造焦虑
未上市产品直接卖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长选择近视矫正的背后,是一些近视交流群里弥漫着被制造出来的近视焦虑。
经人介绍,记者近日加入多个近视交流群。
其中一个名为“儿童近视防控大作战”讨论群,群成员有上百人。记者注意到,该群禁止他人发布广告,只能由群主不定时发送护眼产品链接并分享一些护眼文章。记者点击链接进入店铺,里面销售眼镜、眼贴、鱼油、叶黄素以及一些治疗仪等商品,群主给大家推荐的是“防控四件套”,即星趣控镜片+哺光仪+拉远镜+反转拍,整套下来价格上万元起。
在另一个有上百名群成员的近视交流群里,同样只能由群主发布护眼膏等产品介绍,一旦有人在群里询问是否有人购买过护眼膏以及产品效果如何,群主马上将其移除群聊。
在一个名为“儿童近视防控”社交群里,记者刚刚加入,就看到备注为“眼科李医生”的群主正在给家长“科普”儿童近视的危害:“一年增长100度太严重了,孩子才8岁,得尽快控制,要不然以后上初中高中,眼镜都要把鼻梁压塌了……”
当家长介绍自己孩子近视的“前因后果”、治疗方式后,“眼科李医生”回复称:“你家孩子这种情况,做手术不仅存在风险,而且效果也不敢保证。最好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进行长期矫正,同时可以配离焦镜使用。”
当有其他家长询问在哪里可以购买低浓度阿托品时,“眼科李医生”迅速回复:“有需要的可以找我。”
此时,群内会有“家长”出来为群主“站台”,称自家孩子用的便是群主推荐的滴眼液和OK镜,并且成功实现了近视度数的下降。
记者发现,每当有新成员进入群内,这些“家长”就会站出来烘托气氛,时不时@群主,感谢群主推荐的产品。
记者通过连续4天的观察发现,上述“气氛组”账号为群内的活跃成员,且每次的话术类似,多是重复自家孩子的情况、感谢群主推荐的产品。同时,隔一段时间,这些账号便会修改自身群备注和个人头像,开始新一轮的“烘托”。
当记者添加上述“儿童近视防控”群群主社交账号后,群主十分“谨慎”,询问记者通过什么渠道加其社交账号并且询问记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当记者表示想要购买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时,群主发来5个品牌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价格每盒从70元到400元不等,并且表示“我不是卖药的,我只是眼科医生”。
记者还添加了多个售卖阿托品滴眼液的“医生”,询问其是否能证明其医生身份时,对方均没有正面回复,只是强调“是医生,但不便透露具体信息。如果想让孩子降低度数就购买,不相信就算了”。
当记者询问药品来源渠道时,上述群主回复:“没有具体货源,这些滴眼液都没有上市,有的是厂家直接发货。”
据了解,阿托品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目前浓度在0.01%至0.05%之间,被广泛应用于度数增长较快的近视儿童中,也被称为低浓度阿托品。
“目前,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的防控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一位来自北京某知名眼科医院的赵医生告诉记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不能商品化购买,请家长不要通过代购、微商私下购买,即使是真品,浓度是否标准、如何使用都没有专业人士把关,避免引起过敏,甚至阿托品中毒。
加盟机构门槛不高
员工无需专业背景
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向记者表达他们的疑问,花费数万元找的近视矫正机构到底是什么情况?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视力防控加盟”为关键词搜索到上千条加盟信息。
根据公开信息,想要加盟一家视力矫正机构,需要经过加盟咨询、申请代理、物色店铺、总部审核、总部实地考察、洽谈和审查代理商、签订加盟合同、培训和辅导代理商等流程。加盟费用在10万元至60万元不等,加盟费包括提供品牌授权、选址和装修辅导、对加盟商进行技术培训、人员招聘和专业人才培训、提供仪器设备、进行开业指导和运营服务等帮扶。在加盟承诺中,总部会提供品牌优势、专业指导和管理、营销推广等服务,但不会对加盟商进行盈利承诺。
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联系山东某加盟品牌,当询问加盟需要什么资质时,对方强调只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和验光资格证即可,总部会提供企业信用等级证书、产品专利证书、品牌荣誉资质等支持,不需要眼科专业背景。
根据相关职业标准要求,视力矫正指导师需持证书上岗,而且有年龄、学历和从业年限等要求。然而,当记者询问某加盟品牌方,在招聘员工时是否要对其视力矫正指导师证书进行审核时,对方回复称:“从没有听过什么证书,总部会对加盟商进行员工培训,一般是5天,培训完就可以上岗。”
记者通过查询多个第三方报考机构发现,从报名到领证大约需要30天到45天,费用在1200元至1800元不等,有些机构为提高报名率,还会“主动降价、优惠促销”;有些机构表示会给题库,“考前刷一下,通过考试没有问题”;有的机构甚至承诺,“没时间刷题、没时间听课也没有关系,机构可以‘帮忙’”;更有甚者,为促使学员报名,一些机构明确表示“听课给免费安排托管,考试可以操作,包通过拿证”。
记者还发现,很多机构打着招聘“视力养护师”的名号,但是对应聘者不做任何专业、技能以及资质的要求。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新人,对方表示可以先培训后上岗,多则一周,少则一两天就能够上手。
记者以应聘“眼周穴位按摩师”岗位为由联系了一家位于北京的视力矫正机构。对于应聘资格,其工作人员说:“最好有中医按摩经验,有亲和力有耐心,有一定的销售经验。”当记者表示自己不具备任何眼科专业知识,也没有中医按摩的经验后,该工作人员回复称:“没有按摩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好,有销售经验。”
经了解,在一些视力矫正机构,视力理疗师一般身兼数职,不仅负责对前来进行视力矫正的青少年眼部穴位按摩,还要推销机构近视矫正的产品和套餐。上述机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如果视力理疗师的销售额达3万元,则可以拿到3个点(3%)的奖金,10万元以上则可以拿到15个点(15%)的奖金。
目前近视不能治愈
营销不得误导公众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迫切想知道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是否能够矫正,面对鱼龙混杂的近视矫正市场又该如何作出选择?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一位视光师认为,现在市场上关于儿童近视眼预防的方法和设备有很多,但并没有能让近视逆转的“神器”。
上述眼科赵医生告诉记者,对青少年来说,一般有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主要由于长期不良用眼习惯导致,一般很少超过200度,持续下去就会变成真性近视。假性近视能够通过休息、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来恢复,目前市场上各种治疗假性近视的方法、仪器,有没有具体确切的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
赵医生告诉记者,以市场上出现的护眼贴、明目膏、穴位按摩仪、智能训练仪等为例,宣传所使用的“康复”“恢复”“缓解眼疲劳”“降低度数”“提升视力”“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表述,大多缺乏科学依据,不仅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误解,进而忽视孩子的近视防控工作。
事实上,对于近视矫正领域层出不穷的过度营销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文件,以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明确要求机构或个人不得在营销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等表述误导公众。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不少视力矫正机构缺少诊疗资质和专业人员,常常利用口头承诺误导消费者,所以,消费者应该尽量将口头承诺转换为书面协议,保留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近视虽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除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的不科学用眼习惯是主要肇因。业内人士因此建议,除了配合开展治疗之外,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生还应该尽量减少“读屏”时间,应该每天保持两小时以上课外活动时长,同时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
(受访者均为化名)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来源|法治日报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儿童近视矫正市场乱象调查:花了数万元没任何效果
- 温习防蚊小知识,避免成为蚊叮目标!
- 现在的热,只是“预热”!下周将进入“三伏天”
- 湖北587座水库超汛限水位,斧头湖梁子湖超设防水位
- 通山:社会齐助力 桃农愁眉舒
- 民警借梯翻窗入户硬核止付,电信诈骗假警察气急败
- 来旅游的85岁老人外出走失,大悟警民联手在草丛中
- 应对本轮强降雨,武汉出动值守巡查人员1200余人次
- 思维导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 多项重点工程取得突破 助力高质量发展
- “根本吃不完!”这份“招生减章”上新了!
- 【何以中国·了不起的文明遗存】国风动画丨东方文
- 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青春动能
- “想要得到它!”高校录取通知书有大豆7颗,连成7
- 华东医药“减肥针”获批,将引爆减重市场?
- 恒力石化再度谋划“分拆+借壳”
- IPO要闻:下周新股申购一览(名单)
- 基金要闻:公募基金上半年高管变更近200人次!
- 流量明星事件“炸锅”燕京啤酒股吧,上市公司如何
- wait的过去式是什么(wait的过去式)
- 广西“零门槛”落户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深圳创投日”盐田战略合作
- 最高温度37℃!武威市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出发!37年后重划京杭大运河,他想在亚运会开幕前
- 全民健身展身手 大众田径公开赛火热开赛
- 百姓看联播|闻“汛”而动 给水库“听诊”
- 新华全媒+|人平安了,什么都好办——重庆万州长滩
- 政策“礼包”精准发力 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
- 培训三天就能拿证上岗 “高考志愿规划师”靠谱吗?
-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12.8万辆(新数据
- 税优政策助力企业创新(经济新方位·助力中小微)
- 埃科光电上市在即,市场扩容叠加国产替代打开成长
- 突然爆发!新能源汽车“狂飙”,六位基金经理重磅
- 机器人首次在联合国答记者问:我们不会抢走工作、
- 营收、净利同增2倍募资只有六成 时创能源为何不
- 建设银行:强化内设纪检机构建设
- 文旅新探|宁夏六盘山:感受清凉夏天
- 蓝天白云刷屏!济南蓝上线,情报员:天上飞机清晰
- 央视联播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
- 2023年卧龙区重点工作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