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绝不只AI!还有一波意想不到的大机会

2023-08-12 09:41:04 来源:凯迪网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资料图)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科技特训营中反复提到,AI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百年不遇的大机会,有人就问了,除了AI之外还有其他机会吗?

我认为,我们正在迎来一波新的风潮,那就是“中国式全球化”,在这之中就潜藏着巨大的机会。

这一观点可能与很多人不同。

不少人看到一些国际企业想带着国内供应商到海外设厂,比如果链公司落户越南、特斯拉供应商赴墨西哥建厂等等,认为我们面临着供应链外迁的压力。

其实,这在短期看来可能会带来部分产业环节上的压力,但是,从长期看却是利大于弊。

因为所谓的供应链“外迁”,本质上是我们供应链优势的“外溢”,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供应链优势的真正强大之处,这个优势到了海外反倒更容易被认识到。

举个例子来说,近些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中的一大高光亮点就是跨境电商。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这样亮眼的成绩之下,中国的供应链优势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跨境电商刚刚起步时,还只是从国内选择特色产品销往海外,比如孔明灯就曾是跨境电商的热销品,但这仅仅是“买手”思路,用新奇的品类或者低廉的价格来卖货,属于跨境电商的初级阶段。

现在,跨境电商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已经不是单纯地比拼选品和价格了,而是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在海外市场与国际大品牌正面对垒,并且取得竞争优势。

比如,我前几天分析的环保女鞋品牌VIVAIA,他们将塑料回收供应链优势与环保属性的消费需求相结合,不仅成功在竞争高度激烈的海外女鞋市场立足,还获得了销量和口碑,像他们这样的跨境企业还有很多。

实际上,不光是产品,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一些产业链已经整体领先,可以开始向全世界输出实力了。

比如,最典型的电动车领域,不仅在产量和销量上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更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完整产业生态,特斯拉在海外建厂需要拉着中国供应商一起,恰恰证明了中国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地位。

可以看到,现在的出海已经不是“卖货”了,而是在海外展现制造实力,这是中国供应链优势的进一步体现。

不过,依然有人会担忧,虽然在海外展现了实力,但是对国内会不会有影响,造成中国实体产业的空心化呢?

可以明确的说, 中国产业链企业在海外建厂和拓展业务,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会实现共赢,也就是说,新一轮的中国式全球化,是共赢的全球化,国内的实体产业也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日本的发展状况。一提到日本,很多人都会想到“消失的三十年”,但现在,日本依然是全球GDP第三名,人均GDP达到3.38万美元。也就是说,他们在国内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了长期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他们国内的一些产业出现萎缩,却培育了大量国际化企业。据统计,到2020财年,日本企业的海外子公司营业收入已达到总公司营业收入的69.3%,有学者把这称为叫做日本的“海外影子”。

实际上,这个“影子日本”不仅体量大,还与本土业务有着非常强的联系,简单来说,有了海外产业需求,就会有持续的商务合作,进出口贸易也就会源源不断,本土业务也更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有明显的产业生态带动作用。日本就是这样,一些龙头产业率先出海,比如汽车整车厂、电子整机厂等等,之后中小配套企业也随之出海,甚至还会带动金融服务企业一同拓展业务。

这些产业真正实现了深度全球化,不仅用全球的资源来滋养自己的业务,反哺国内,还实现了全球化的产业生态协作,提升了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他们培育海外产业的时间并不长,但增长迅速,日本海外子公司营收占总公司营收的比重从1997到2020年就翻了一倍。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消失的三十年”的表象,而是要看到背后他们全球化的发展经验。

实际上,中国海内外产业的加成作用远超于日本,因为我们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基础。

如果我们能够以合作共赢的眼光,走出中国式全球化的路径,在海外培育出强大的产业生态体系,那么未来的三十年一定是属于我们的黄金发展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仍然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我们的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而且,工业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优势。

但是,仍然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 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本土需求,将供应链优势与各国本土需求相结合,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出优质的国际化企业。

其次,要善于利用前沿技术。我们正处于数字革命的展开期,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跨越物理空间的界限,远程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需求,进行本土化的产品开发,进而完成数字化的营销推广和客户互动。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点,要学会运用文化的力量。科技的深度应用会塑造文化,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普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对直播电商等应用的接受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将国内成熟的直播电商玩法移植到了海外。

以前,很多电视节目和广告都是国外的玩法和套路,国内的参与者学习和适应。但是未来,将是中国的玩法、海外的面孔。 我以前说过,未来几年会出现美版李佳琦、李子柒等头部主播,海外也会出现销售额上亿美元的直播带货电商。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借助数字化手段,了解各国本土需求,结合中国供应链优势,我们就能够实现反向输出,实现一个飞跃式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在推进中国式全球化的过程中,还能解决我们在全球产业生态中介入深度不足的问题,巩固中国的竞争优势。

第一,在产业发展早期,众多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孵化和扶持,走上了快车道,电动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企业进入成长阶段后,却相对缺乏产业深度协作,比如,电动车领域的充电标准、换电标准、自动驾驶标准等问题尚未解决,却闹出了车厂“价格联盟”的乌龙事件。

我认为,如今的产业发展趋势是从地缘协作变为产缘协作,而产缘协作就不是单打独斗,相互拆台,而是要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生态。

产缘协作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中尤为重要。如果只以单独企业的身份与海外城市洽谈,就会变成城市选企业的单纯招商行为,因为单个的企业脱离了原有产业链,竞争力就弱了很多。

但是, 如果以产业链集群的形式出现,就会有巨大的竞争力,主动权就变了,变为产业链挑选城市,就会获得更大的利益与扶持。

比如,最初由14家美国芯片企业联合组建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Sematech,他们选址时就掌握了主动权,并不是由地方城市挑选,而是在众多城市中进行比较和选择,大家都给出了税收减免、研发支持政策。最终,奥斯汀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他们承诺将Sematech的办公楼建在高校内部,让Sematech和高校的研究彻底打通,高校与企业相互借力携手发展,从而赢得了企业的入驻,也奠定了奥斯汀成为美国芯片产业重镇的基础。

中国的电动车产业正在出海,如果能够以产业生态的形式整体出海,整体挑选合作的国家,我相信我们的话语权会强很多,出海之路也会顺畅很多。

未来,将是产缘竞合时代,如果我们懂得实现产业协作,就能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快速发展和扩张。

第二,全球化的产业协作,还能塑造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和国际化人才,他们可以找到最适合全球市场的打法与经营策略,锻炼出全球化经营能力,这会使我们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第三,全球化协作能使我们的优势真正被全球认可。 中国制造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势,我们称为“量产化”能力,但是至今,“量产化”这个词还没有英文翻译,说明国外并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真正实力。

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有一本书叫《从0到1》,让大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却误以为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来源。我们认为,从0到1的1与从1到N的1是不同的,两个1之间的过渡需要有“量产化”能力,这往往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胜负手,也是中国创新的真正实力。

“量产化”就是从原型到可以量产的原型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件产品的复杂性日益提升,一款产品从原型设计到实现大规模量产难度越来越大,而大规模、复杂产品的开放制造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众多国内外厂商在生产复杂产品时,都习惯性地交给中国企业生产,因为我们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工程师锻炼出了柔性化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他们具备从原型产品到量产的know how。对于一个新产品,他们能够快速评估出所需的量产能力和设备,有些甚至需要根据新产品的需求定制全新的生产设备。

并且,这些工程师还掌握着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供应链和动态信息,能够快速匹配最新的技术和零件,实现敏捷的柔性制造,这样才能真正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给他们最前沿的产品顺利量产,最终取得市场领先。所以,“量产化”是我们的底气。

总结下来,综合供应链优势、量产化能力、本地需求的满足能力、数字化技术以及成熟的营销推广操作,中国式全球化未来可期。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