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艺术的血脉,通过素描和速写赓续 件唐一禾作品“回家”
2023-09-23 08:30:52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七七的号角》 《婆婆与孙子》 《胜利与和平》残稿 《祖与孙》 《自画像》
唐骁在展厅介绍祖父的作品
(相关资料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霞
9月19日—12月3日,“向着光明——唐一禾艺术回顾展”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展出,54件作品,有些是在法国创作的,有些是在武汉创作的,有些是在江津创作的,贯穿了一代美术先驱唐一禾先生的艺术足迹。
9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了唐一禾之孙唐骁,听他讲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画具和作品
唐一禾夫人熊明谦,生前分两次将唐一禾几乎全部的作品74件包括素描、油画等,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观众在本次展览中看到的这些素描中保存下来的极其珍贵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美术馆“压箱底”的珍藏——1931年至1934年唐一禾创作的各式各样的人体写生素描。
本次展览还专门用一个小房间还原了唐一禾先生创作的场景。“里面的画箱、刮刀、画笔、画架等,有些是他从法国留学时带回武汉的。武昌艺专1922年成立西画系,当时有些西画创作工具,武汉还没有。”唐骁说。
唐一禾1931年春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跟随新古典主义画家劳伦斯学习油画,在法国留学期间就已经崭露才华,曾获学院“罗马奖”,作品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展。
在法国留学的两三年间,唐一禾画了3000多张素描作品,1934年毕业回国带回武汉600张左右的素描作品。如今留下来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在战火中遗失或损毁了。唐骁说:“留下来的这部分,是武昌艺专西迁到江津办学,祖父带走的几十张画,因为他需要把这些画当作教学范本,给学生参考和临摹。祖父去世后,是祖母熊明谦将它们从江津搬回武汉的。”
武昌艺专师生在“五十三梯”遥望故乡
展览中有唯一的一张《唐一禾自画像》(1941年),观众可以一窥一代美术先驱刚毅的面容。这件作品背后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祖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发现调色盘上还剩下些许颜料,调好的颜料第二天干掉可能就没用了,在当时颜料是非常珍贵的,于是他用刮刀刮了刮,在当时用来包食物比如花生米的油纸上,创作了一张自画像,这也成为他唯一的一张自画像。”唐骁说。
唐骁指着旁边的几张人像素描说,这是唐一禾给学生画的头像,当时在四川江津(现为重庆江津)办学是非常艰苦的,没有模特,同学们互相之间画头像,老师和同学们之间互相画头像,来练习绘画技艺。
展厅中有一张《村妇》,唐骁介绍,这描绘的是江津当地的农民。画面上,一位宁静、朴实的劳动妇女,一手提着老母鸡,背上背着四川当地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背小孩的背篼。背篼上还有少数民族花边的描绘。
其中两张《江津写生》描绘了武昌艺专在江津办学的地点“五十三梯”的风景,极目新闻记者看到,画面上一层层梯田盘旋,山中红土绿树,静谧而沧桑。唐骁指着这两件作品说,“抗战时期,经常有师生站在五十三梯的一个平台之上,向东方遥望,盼望抗战胜利能够回到家乡,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望乡台’。”
《七七的号角》(1940年)是本次展览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面描绘了一群青年学生组成抗日宣传队,奔赴城乡进行抗日宣传,这是身在江津的唐一禾用美术作为武器投身抗日的实践。现存的《七七的号角》是油画小稿,大画的画布其实已经做好,但抗战时期油画颜料难以买到,怕动手后颜料接济不上,还未开始画,后来唐一禾去重庆开会,因轮船出事遇难。
展览中,还有一件水彩画《胜利与和平》的残稿,其创作于1942年,十分珍贵。著名艺术家范迪安评价这件作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就预知和报道了胜利的到来”。唐骁说,“我们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还有这一件作品留下来。拿到武汉美术馆之后,是武汉美术馆陈勇劲馆长带着武汉美术馆典藏部两三人的小团队,完成装裱工作的,因为纸张已经非常脆弱,需要非常专业的巧手才能把它展示给观众。”
唐一禾的素描教学方法传承至今
唐一禾将从法国学习的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非常具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方法,影响一直到今天。陈勇劲介绍,在布展过程中,第一次站在那些曾经在教科书上和媒体上看到过很多次的原作前,十分感慨,“这些作品流露出来的东西,已经超出了物理性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谈及祖父唐一禾对自己的影响,唐骁说:“祖父去世的时候,父亲还只有4岁,我对祖父的认知,来自于长辈特别是祖母的言传,以及他的作品和画册。”
唐骁曾多年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湖北美术学院新创办的实验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他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老师周向林、桑建新总结归纳了一门课程《双向素描》,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直觉素描》,就是从唐一禾的素描中派生出来的,不经过后天的经验的修饰,将对绘画对象的瞬间感受,表达在素描纸上。最短时间,30秒完成一张素描作业。2020年,《直觉素描》这门课程入选了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俗称“金课”)。
唐骁介绍,从武昌艺专到湖北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从唐一禾开始,到刘国枢、刘一层、杨立光、尚扬、唐小禾、周向林、桑建新,一直到自己,一条艺术的血脉,通过素描和速写的方式,一直传承下来。
人物档案
唐一禾,1905年生于湖北武昌。1931年—1934年在法国留学。1934年冬毕业回国,任武昌艺专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科主任。1944年,因江轮倾覆不幸罹难,时年39岁。
“到民间去”是唐一禾先生的艺术创作主张。早在1924年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时,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他就创作了《铁狮子胡同惨案图》,后参加“五卅运动”。在抗日战争的动荡生活中,唐一禾在法国留学时的油画作品和回国之后在教学工作之余创作的油画,如《武汉警备者》《伤兵之友》《胜利与和平》和肖像画作品,以及《还我河山》《正义的战争》等宣传画,历经战乱,虽未能留存(《胜利与和平》后发现残稿),但从仅存的影像资料上就足以窥见唐一禾的艺术风貌。
唐一禾先生留下的《七七的号角》《女游击队员》《祖与孙》等经典之作,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不仅渗透着艺术家直面现实,关注人民的艺术主张,更体现了其向着光明、正义勇往直前的信念与精神。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一条艺术的血脉,通过素描和速写赓续 件唐一禾作
- 外卖小哥取餐时发现3人倒在店内 湖北应急部门:
- 一些地方不受理知假买假投诉举报 专家这样建议
- 秋分至!又是一年好“丰”景 全国秋收地图看哪里
- 坚决打击造谣传谣恶劣行为!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
- 华塑控股:为控股子公司提供1000万元担保
- 新亚制程:股东新力达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
- 周鸿祎“割韭菜”,这招数太厉害了
- 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已近13亿户,平治信息等有望
- 刚刚!央行公布重要名单
- 临近中秋,桂林市面上月饼包装刮起“简约风”
- 这个案件,淮滨县人民法院这样调!
- 事关供暖!长子县9月25日起开始注水打压
- 石油路街道开展“忆往昔 谈变化 献良策 话发展
- 安徽省桐城中学:学生与“天宫”对话
- 杀进四强!中国男排迎来三连胜 比赛现场来了不少
- 儋州火山海岸驿站项目一期预计10月底完成主体结
-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揭牌
- 国家超算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揭牌
- 武昌区白沙洲街道:翰墨传文化 激发青少年对武昌
- 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赴南漳县人民医院开展
- 为居民免费安装燃气“安全阀”,武汉任冬社区守护
- 武昌区杨园街道:“蓝马甲”安全防骗进社区,守护
- 武昌区白沙洲街道:深挖“代表三进”品牌 尽责为
- 77岁球迷奶奶、马面裙小姐姐、带来《中国必胜》的
- 中国男排以3∶1战胜印度尼西亚男排 锁定四强
- 速战速决!国乒男团以最强阵容出战获小组赛两连胜
- 建行周口淮阳支行积极参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
- 孟晚舟最新发声: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 太阳电缆连续6年入围
- 【速看】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发布重要公告
- 中秋国庆前陕西将持续阴雨天气,明日起陕西多地有
- 导演陆川揭秘亚运开幕式短片,9个IMAX组成地球最
- 江汉区开展河湖长制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湖北社会体育俱乐部运动会开幕 2200名运动员襄阳
- 国旗招展、鲜花绚烂,东湖风景区“盛装”迎国庆
- 三峡电厂50名员工学防火“真功夫”
- 中国女足16球狂胜蒙古 水庆霞希望队员找回自信
- 《异人之下》导演许宏宇:漫改秘籍,在于“相信”
- 科技自立自强 科普百花齐放——2023年全国科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