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打开“亚运”这封情书,让世界认识杭州

2023-09-24 18:47:44 来源:凯迪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宗倩倩 卢一

9月23日,正值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钱塘江边,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莲花盛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盛大上演。


(相关资料图)

开幕式是一场大赛的序章,虽然第二天便是接踵而至的赛事,热度一波盖过一波,但是每每大赛落幕,静心回想,仍会回忆起开幕式上的几个片段。

这些片段,成为印章盖在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簿上。

历届亚运会东道主都想通过办一届大赛来向全亚洲或全世界推广自己的城市形象。比如北京,《亚洲雄风》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比如多哈,小国办大赛,沙漠变绿洲,把不可能变可能,敢把梦想变奇迹;比如广州,务实自由,有市民精神;又比如雅加达,总统骑摩托车参与开幕式,是对交通堵车的幽默自嘲……以上这些,似乎都可以归纳为一种城市的人设,我们且称它为“城市精神”。

那么,杭州的城市精神到底是什么?杭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又想让世界如何认识自己?坐在开幕式现场,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千百年来,说起杭州,总是小桥流水、温婉碧玉;那首《梦想天堂》能够成为杭州市歌,因为 “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就是杭州人心目中家的模样;而对外国人来说,杭州是上海隔壁的城市,初见印象是满眼绿色……

这场亚运会开幕式像是杭州写给世界的一封情书,轻启信笺,细细读来,请你慢慢认识杭州,走进这座城。

杭州是厚重的——开幕式以19座“水玉琮”开启,以水为礼,击鼓迎宾,良渚先民从5000年前的水乡泽国走来,400年历史的拱宸桥连接着古今,一艘艘游船中上演着饮酒赏月对诗弹琴,宋韵少女踩着莲叶跳起芭蕾……一场亚运会,叩响千年之门,激荡出悠悠历史,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

杭州是带着桂花味的——闻过很多次桂花香,在满觉陇、在西湖、在杭城不经意的转角,开幕式上全场飘洒的桂花和芬芳的桂香,注定最是难忘。五感中,记忆效果最持久是嗅觉,这份关于桂花的香味记忆也将会被四海宾朋储存在大脑中。或许将来,远方的他们再次闻到,会忆起今晚:啊~我在杭州闻到过。

杭州是祥和的——“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熟悉的音乐声响起,杭州人无不自觉跟着哼唱。这个天堂美丽、祥和、安全,繁华的街头有最美人墙、最美妈妈、最美小哥……开幕式上打开的一扇扇门,就是一个个家。

更重要的,杭州是潮起之城——万涓成水,奔涌成潮。潮,是钱塘的记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如今,历时八年筹备,亚运之潮开始在之江两岸热烈涌动。

体育场外,钱塘江水穿城而过。体育场内,硕大地屏和185米网幕上,浪潮翻涌,澎湃而来。

两名舞蹈演员置身场地中央,通过在亚运会开幕式中首次使用的双3D威亚技术,向空中跃起,踏浪前行。“弄潮儿”乘着风帆汇入潮中,身形与浪潮起伏。浪潮的“力与美”在此交汇,象征着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怀揣梦想与坚持,无惧挑战,奋勇向前。

这一股“弄潮儿向涛头立”的精神特质,正是杭州开放包容自信、勇立时代潮头的生动写照。

潮起潮落,循环往复。

钱江大潮涌动过后,一棵壮观的“潮汐树”耸立在地屏之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这是“自然之潮”,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亚运吉祥物“江南忆”在象征数字赋能杭州城市建设的“芯片面板”上跳动;AR虚拟数字穹顶模拟出一个巨型运动赛场;660根数控光源棒震撼点亮“科技之潮”……

透过创新、艺术化的表达,我们感受到智能科技与竞技体育的有机融合,数字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相互促进,杭州这座“数智之城”,正以潮起之势,开创数字科技的无限未来。

亚运火炬手叶诗文、樊振东、徐梦桃、石智勇、李玲蔚高擎“薪火”,接力传递,他们凝聚“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愿景,奔向亚运主火炬塔“钱江潮涌”。

由线上一亿多名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人”,踏着钱塘潮,奔向“大莲花”上空,打破时空壁垒,跃入立体网幕,和第六棒火炬手汪顺一起点燃亚运之火。

区别于以往,由全亚洲亿万人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这一全球首创、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体现了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价值理念,更彰显了全亚洲共襄亚运盛会,美美与共、同爱同在的美好愿望。

这是杭州的一次盛大亮相,也是中国的再次发声。三次举办亚运会、北京成为双奥之城,我们通过大赛舞台一步步走向世界,每一次开幕式也都是时代的缩影。从铿锵雄伟,到轻盈浪漫。背后,是中国的自信与博大。

一片片桂花飘下,一盏盏灯笼亮起,一朵朵浪花翻涌。

看,那便是中国故事,那便是杭州。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