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可保障强震灾情时2万多人饮水 武汉大学攻破龙门山地震灾区应急水源关键技术

2023-09-25 23:27:21 来源:湖北日报


【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田佩雯、通讯员武策)9月23日,由江苏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四川省龙门山北川曲山镇集中示范,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张双喜教授团队承担的“地下水源智能可靠勘测关键技术”开展应急水源勘测示范应用。

装备系统快速勘测确定了井位,1#井位钻井在地下17-61米地层中打出了高产优质井水,估计稳定的采水量300吨/天以上。课题负责人张双喜教授介绍:井水主要产自石炭系基岩裂隙水、地表坡体径流雨水、都坝河与湔河交汇下渗到破裂带的补给水,经过砂页岩的过滤作用,形成丰沛优质的地下水源,可保障强震灾情时20000多人的安全饮水和生活用水。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处龙门山主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示范点黄家坝村处于山地和河谷交接地带,位于青泥沟与渝江交汇的冲积扇处。高程约680m,两侧高山的最高处均超过1500m,形成狭窄的裂谷型地貌,距离北川地震中心9公里。汶川地震发生时,村民生活的山涧水源突然断流,村民在震后的饮水主要依靠几公里外的泉水和收集的雨水,甚至发生地质灾害时无水可用,村民的生活水源环境极易脆弱。示范2#井也在坡体中部37-58米打出了可观的地下水,估计稳定的采水量50吨/天以上,两口示范井选址充分考虑到M7.5-8.0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灾情叠加,以及村民饮水便捷等因素,将彻底改变他们靠天饮水的生活方式。两口井被命名为 “涌泉井”和 “小康井”,寓意村民幸福生活。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下水源智能可靠勘测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示范应用过程获得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地下水源智能可靠勘测关键技术”展示了集空-天-地一体、大数据融合,灾情分析、现场感知、局域网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装备可靠,能应对地震、泥石流、干旱等多种灾情,满足应急水源勘测需求,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示范区黄家坝村水源的复合型汇水模式将为龙门山一带应急水源勘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