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物候日志:寒露,清秋正是洗心时

2023-10-08 16:36:32 来源:凯迪网


(资料图)

今日迎来癸卯季秋戌月之节寒露,《晋书》卷二十二《乐志》第十二云:“九月之辰谓为戌,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岁时至此,五谷风物皆收成完毕,当清扫收拾,藏以迎冬。

2014年寒露节气时,我在新闻晨报物候日志专栏以《寒露洗秋亦洗心》为题,写过一首《寒露调心诗》:“清明明心志,寒露洗心尘,二至心斋守,气和在二分。”此刻,再借此诗以应秋风寒露之象,清理整肃身心内外,为迎接凛冬做准备。

在历代家训中,有不少关于洗心修身的教诲,值得此时一读。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之一唐甄在《潜书·诲子》中道:“君子之道,修身为上,文学次之,富贵为下。苟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虽终身为布衣,其贵于宰相也远矣;苟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 虽老于青衿,其荣于状元也远矣。”这段话强调修身为君子的终生追求,只有修身正心才符合君子的标准,其价值远比状元、官宦、富贵更有意义。

清代大儒,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的弟子所辑《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篇”中道:“恶人之心无过,常人之心知过,贤人之心改过,圣人之心寡过;寡过故无过,改过故不贰过,仅知过故终有其过,常无过故怙终而不改其过。”这段话则从内心的自省、自觉上,强调了洗心自省的重要性。传统读书人的追求是“读书志在圣贤”,见贤而思齐。作为读书人,要有“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自觉意识与言行,惟如此,才有可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圣贤境界。

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中录有一篇《洗心说》道:“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礼贤能,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去而不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有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于生平,可叹可警而可畏……惟正可守,心不可欺。”这段文字强调了清俭、卑退、安静、和畅等品质的生命价值,并告诫人们要远离多欲、多贪、轻慢、不仁等容易感召灾祸的积习。这些家训与箴言,皆是千百年历史经验教训积累下来的肺腑之言,真能入心力行,善莫大焉。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状元徐元杰在其殿试对策中,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的“十六字心传”入手,将心性境界对社会秩序和人生命运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道:“人心道心之分,惟危惟微之辨,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惟其形气之并生,虽上智不能无人心;惟其性命之各正,虽下愚不能无道心。故人心每患于难制,而道心每患于难明。难制,故危而安之者常寡;难明,故微而知之者几希。惟精,则决择详审而致知之功深;惟一,则主宰坚定而力行之用久。是以一中之执,万世惟允。”

为什么要洗心?为了恢复心智的光明。“清明一有纷汩,志虑一有间断,气象一有偏狭,则不足谓之缉熙矣,而可以为敬乎?必明善诚身,动与理觉,尽心知性,静与理融,而后可以言光明。物欲少有障蔽,血气少有昏蒙,智识少有凝滞,则不足谓之光明矣,又可以为敬乎?”徐元杰这段话道尽了心性蒙昧与清明的缘由与恢复心性光明之法,谁说儒家不讲修行呢?

寒露洗清秋,正是洗心时,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的当下,我们学习古圣前贤的文化与精神,当从心念初行处入手,内观洗心自省,心地清明之时,不说什么万事如意,起码焦虑烦恼会减少,生活的幸福感也会提升。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