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救人无数的黑匣子,最初只是个古董收音机

2022-03-26 17:17:39 来源:凯迪网

今天上午,中国民航报发了一篇报道,称MU5735客机的第二个黑匣子已找到!

消息一出,立马冲上微博热搜。

但在几分钟后,新华社便发言辟谣,表示目前还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救援现场正在抓紧搜寻,有关消息将以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为准。

骂声瞬间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下午两点,中国民航报发布致歉声明。

为什么大家对黑匣子这么关心?因为它是判断飞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证据。

两个黑匣子

黑匣子正式名称是飞行信息记录系统。虽然名为“黑匣子”,但它的颜色实际为橘红色,以求显目便于寻找。

现代商用飞机一般安装两个黑匣子,分别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和飞行数据记录器(FDR)。

前者用来记录驾驶舱和座舱的飞行员、飞行员之间及座舱内乘客的讲话录音及各种可听到的声响。 

目前已经找到的第一个黑匣子,就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后者则会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记录时间范围是最近的25小时。

这也是为什么每当飞机不幸坠毁,调查人员都千方百计寻找黑匣子。

黑匣子里纪录的飞行数据和语音信息,能为航空专家分析飞机坠毁原因,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证据。

对其数据分析,找出安全隐患,也使得现代航空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

那么,黑匣子是谁发明的呢?

这还要从一起空难说起。

父亲的最后礼物

1934年10月19日,一架名为“霍巴特小姐”的客机从天上坠入大海,其中一位乘客是大卫·沃伦的父亲,33岁的圣公会传教士休伯特·沃伦牧师。

父亲的去世,让原本可能成为福音派传教士的沃伦,投身到飞机研究的领域。成年后的他,在澳大利亚国防部旗下的航空研究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1953年,该实验室,把刚拿到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的沃伦,抽调到一个特别任务小组。

小组的任务,是破解哈维兰彗星客机,为什么接二连三的从天上掉下来。

当时,全球航空航天业的领袖公司还不是波音,而是这家已不为人所知的英国哈维兰公司。

1949年,哈维兰公司推出了著名的哈维兰彗星型喷气式客机,这是第一种以喷射引擎为动力的民用飞机,预示着一个喷气客机旅游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这款明星客机却连续坠毁,让人望而却步。

对沃伦来说,能为破解飞机坠落之谜助一臂之力,是他最大的个人心愿。但攻关小组排查所有可能的事故线索后,仍一筹莫展。

一天,一位小组成员随口说了一句,最新的一起坠机或许是飞机被劫持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沃伦打了个激灵:如果飞机上有一个能防火防水的录音装置呢?

只要能录下飞机坠毁前一分钟,飞行员说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调查人员就不会像他们那样一头雾水。

沃伦立即着手研制。但他的上司对这个想法很不以为然,说他是不务正业,如果一定要搞,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搞,不能让人知道。

沃伦一头扎进家里的车库,把20年前,父亲给他的一套矿石收音机组装件翻出来摆弄起来。

这套矿石收音机组装件,是他父亲生前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数周之后,黑匣子的雏型终于诞生了,沃伦把它称作“一个协助航空事故调查的装置”。

橘红色的黑匣子

然而,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沃伦公布黑匣子后,得到的是人们的不屑和嘲讽。

澳大利亚飞行员工会甚至很愤怒,声称“从澳大利亚起飞的飞机不会让老大哥监听”。

直到1958年,沃伦的实验室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一进门就问谁是沃伦,要看看沃伦发明的装置。

沃伦向来客展示了他发明的雏型:可以储存4个小时的飞行员通话语音,和飞行数据的钢制盒子,录音装置还能自动抹去旧的录音重复使用。

大卫·沃伦和第一代黑匣子原型机

来客一把拉住沃伦的胳膊,让他立刻坐下一班澳大利亚到英国的邮政航班。

半个多世纪前,能让在澳洲与英国之间的特别航班上随即加一个乘客,绝不是一般人物。

此人正是罗伯特·哈丁汉姆爵士,英国航空管理局的秘书长。

不久之后,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当局,开始着手让沃伦发明的装置,成为民用航班上的必备装置。

1960年,在昆士兰发生又一起飞机不明坠毁,机上29人全部丧生的空难后,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律规定民用航班上必须装置飞行记录仪的国家。

而在经历数次改进后,今天的黑匣子,能承受高达3400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6000米水深的压力,保护数据存储元件不被损坏。

纪录的数据也从早期的20多种,变成了如今的60种以上。成为全球每一架航班上的必备装置。

2019年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接二连三引发空中事故,最终停飞。

其背后,就是黑匣子背后的详实数据,证明了737 MAX飞行控制系统存在致命缺陷。

此生无憾

2010年7月19日,沃伦去世,享年85岁。

沃伦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黑匣子发明专利。

对此沃伦看的很淡,他曾开玩笑说,澳大利亚国防部没找他要钱就算好的了,因为他的许多发明想法最终没搞成,政府没有收费。

沃伦下葬的棺木上,按照他生前的嘱咐,印有这样一行警示:“飞行纪录仪发明者:不要打开。”

沃伦的发明曾挽救了全世界多少人的性命?恐怕无法推算。现代的黑匣子虽然有一些技术升级,但大体上保留了沃伦的设计。

数字技术不断完善,黑匣子发展到了如今正在使用的第四代。它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多了视频信息,参数也多达数千。

而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应用,黑匣子也有通过卫星等数据链定期传输关键数据的功能。

有了黑匣子的帮助,我们才能从每次飞行事故中,吸取到教训,不断迭代,让飞行变得越来越安全,让悲剧不再重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沃伦先生此生无憾。

资料来源:中国民航局、BBC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接二连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