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世界观速讯丨建议黄桃罐头列入非处方药,来自东北的神秘力量

2022-12-13 22:37:45 来源:凯迪网

“麻烦问一下,囤药的话,黄桃罐头是选玻璃瓶的,还是铁罐儿的?”


(相关资料图)

从上周开始的囤药热潮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一系列名词中,“黄桃罐头”成了最特别、最亮眼的存在。

尤其是在东北,原本就备受欢迎的黄桃罐头,已然成了“桃到病除”的紧俏物资,是白山黑水的神秘力量。

主打黄桃罐头等各类水果罐头的品牌,更是冲上了直播平台食物门类的头把交椅。

评论区,不少东北网友还现场进行“用药”指导:

“买玻璃罐的,劲儿大。吃完了瓶子别扔,留着装白糖,能保佑你全家。”

黄桃罐头,俨然成了科学和玄学混杂的“东北特色处方”。

怪不得有人说,只需要懂得了黄桃罐头,就能走进东北老铁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觉得你这人能处。

黄桃罐头。

一个东北人,就算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就算看过极光出现的村落,见过有人深夜放烟火;就算从郭襄变成杨过,又从杨过又变成杨康……

但只要你问他们,身上有点不舒服,吃啥?他们的答案里,永远有黄桃罐头的一席之地。

别问,问就是:黄桃罐头,包治百病。

黄桃罐头,堪称东北美食与医学中,最神秘的符号。

黄桃罐头,东北人的神药

每个被东北老铁盛情款待过的人,都会得到一次生猛却迷惑的体验:

“桌上有12个菜,11荤,1素。”

唯一的素菜,就是黄桃罐头。

万赤橙绿青蓝紫中一点黄/图源微博@发言青年

外地人看来,黄桃罐头怎么看都属于餐后水果,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猪蹄、排骨和大鹅中间,让人摸不着头脑之余,生出几分敬畏和惶恐。

难怪,有跟着东北男友回去见家长的女生,会战战兢兢发帖询问,生怕自己误读了这甜蜜的暗语:

“第一次来男友家,席上有个黄桃罐头,看看这席面,到底是同意不同意?”

东北网友们艳羡的回复,则明明白白揭示了黄桃罐头在东北餐桌上的地位:

东北最高礼仪,抱拳了铁子

“可以了,老两口就差把自己炖了。”“我二大爷走的时候都没这待遇。”

“上罐头的意思,就是已经把能做的菜都做了,还是觉得不够,只能上罐头了。”

在最火热的烧烤摊上喝完几箱啤酒,到红浪漫洗浴中心一条龙桑拿搓澡,只是流于表面的礼数。

真正的最高礼节,是餐桌上那一抹闪着光泽的甜蜜明黄色。

“酒喝不掉、肉吃不完都可以剩下 ,但那盆黄桃罐头必须吃完。”

作为东北餐桌法则里的金字塔尖,待客、送礼、年夜饭这样的重要场合,自然离不开黄桃罐头的镇场。

平时约三五好友吃自助、烧烤,任何稍显隆重的一餐,黄桃罐头也是心照不宣的必选项。

就算身边坐着的只是拼桌的过客,一旦有了黄桃罐头的加持,也会立马散发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让人想要当场“桃”园结义。

黄桃罐头,不只是独属于东北人的餐桌智慧,也早已渗进了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在东北,黄桃罐头是人们公认最神奇的圣物,拥有包治百病的功效,堪称“东北人参果”。

如今,网上搜索关于“黄桃罐头”加任何小病小灾,基本上就是一本让华佗惭愧、让扁鹊自卑的现代医学奇迹简史。

“从小到大的感冒发烧都是吃了黄桃罐头痊愈的,我一直以为罐头是到医院挂号才能开的。”

这种科学无法解释的医学疗效,甚至打败了人参、海参、冬虫夏草,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百试百灵,成为一条毋庸置疑的圣律:

身体不爽,精神不济,生活不顺——就吃黄桃罐头。

电视剧《东北一家人》里,黄桃罐头还拥有了通天彻地的本领:

牛小伟为了赚钱,编了个谣言,说今年鬼节,是阎王爷的母亲逝世一万周年,阎王爷必须往回招点人。

做女儿的必须送黄桃罐头给母亲,才能“逃”过一劫。

结果,他手里的黄桃罐头,立刻被抢购一空。

可以说,黄桃罐头串联起了独属于东北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了这片黑土地上一抹稀有的明亮色调。

生病吃一罐,好得快;心情差吃一罐,瞬间幸福地冒泡。

甚至光是看到装过黄桃的空玻璃罐子,心里就生出种莫名的踏实感。

一言以蔽之:在东北,你永远可以相信黄桃罐头。

时代在变,黄桃罐头没变

有人把罐头的发明,称为改变了世界饮食方式的伟大壮举。

原本只是战时的无奈之举,解决士兵吃不上新鲜蔬果的问题,却在和平年代,完成了一次身份跃迁。

起初罐头出现在中国,因为工艺制造成本高,属于昂贵的消费品。

上世纪三十年代,摩登最前沿的上海滩,毛脚女婿上门要拎的礼品里,罐头和茄力克香烟、进口火腿、咖啡并列,都是最稀罕紧俏的商品。

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梅林罐头食品总厂/上海档案信息网

另一边,辽宁大连,是闻名遐迩的黄桃产地 。

光听黄桃的品种,就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黄露”、“丰黄”、“露香”、“橙香”、“橙艳”……

黄桃不易储存,但好在有罐头技术的加持,就有了软中带韧、酸少甜多的黄桃罐头。

这份经过排气、杀菌、冷却后被玻璃容器封存起来的亮黄色果肉,为常年被肉食和碳水霸占的北方餐桌,带来一丝清爽。

更让原本单调乏味的冬日餐桌,多了一份来自夏日的甜蜜。

“小时候生病我爸去买药,远远听到叮铃咣啷玻璃瓶撞击的声音,就知道黄桃罐头来拯救我了。”

在原教旨主义的爱好者心中,黄桃罐头必须是玻璃瓶,还有对牌子的要求。

“看到瓶子上印着‘真心’两个字,就说明对方是用了真心。”

“坐标辽宁丹东,以为大家都是吃广天罐头长大的,感觉它比新鲜水果都好吃。”

不管是什么牌子,当黄桃在口腔里爆开的霎那,体验到的是一样的满足和幸福。

前提是,你得先顺利打开罐头盖子。

作为横亘在你与美食之间最后一道鸿沟,商家早就懂了饥饿营销和延迟满足这一套。

拆封黄桃罐头的方法,经历几代人的更迭,衍生出了各种版本:在盖子上用刀开十字、用改锥撬开、用钳子撕开……

但最经典的开盖方法,依然是先用手掌用力拍打玻璃罐底部,然后轻敲盖子边缘放放气,最后上手再拧。

打不开盖子的结果,并不是就此放弃,而是和着玻璃碴也要吃到黄桃。

对东北人来说,黄桃罐头永远是值得尊重的。

“看似每一罐黄桃都没差,但你开盖时为之流过汗的那一罐,才最甜。”

舌尖上的玄学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吃点甜就能倍感愉悦的年代,黄桃罐头给了人们一种极其珍贵的乐观精神。

每个东北人,不论在病床上忍受痛苦、还是在他乡咀嚼孤独,这罐金黄色的甜蜜,都是他们聊以慰藉的故乡记忆。

在舌尖上的玄学名单里,黄桃罐头算是独一份儿。

尽管糖水桔子罐头、山楂罐头、杏仁露、虾片、麦乳精、人参蜂王浆等一众,给东北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过最优解永远是黄桃罐头,其他水果“疗效差点”。

这种被仪式化的食品,成了刻在东北人DNA里的本能。

以至于后来的很多年,只要在超市看到这些熟悉的包装,就被瞬间拉回那个过年走亲戚、装病讨罐头的温馨年代。

黄桃罐头自然没什么“药效”,细细一想,它带来的疗愈特效,其实有迹可循。

在黄桃罐头被送上热搜后,不少媒体都撰文指出,“黄桃罐头不能代替治疗,但适当吃些新鲜水果,可以缓解感染新冠后的疲倦无力感。”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黄桃罐头可以补充能量、提振食欲, 但没有药效,咳嗽的时候吃,反而会让病情加重。

不过,评论区的东北人纷纷表示:“别管了,黄桃罐头就是会保佑我们东北孩子”“对于我们东北孩子,它就是好使(手动狗头)”。

“有胃口吃罐头,首先说明病没啥大碍;吃一口甜丝丝的桃,心里也踏实、幸福许多。外修内养,病当然好得快。”

罐头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饮食方式,也让人们在并不顺利的生活中,拥有了乐观的勇气。

哪怕是“世界末日”之类的恐怖场景,似乎只要囤点罐头,也一样能安然度过。

去年国外某超市推出的末日罐头套装

沙丁鱼会过期,凤梨罐头会过期,黄桃罐头会过期,连爱情也会过期。

但是,甜蜜、希望和回忆,永远不会过期。

创作不易,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关键词: 黄桃罐头 神秘力量 新鲜水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