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报资讯】博物馆里寻“玉兔” 感受新年跃动之喜

2023-01-23 23:16:27 来源:凯迪网

视频加载中...

央广网上海1月22日消息(记者林馥榆)癸卯新春至,玉兔来人间。大年初一,上海博物馆新年传统是会在门口迎接新年首批观众,并奉上伴手礼。22日上午9时,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和三位副馆长向前百位进馆的观众恭贺新禧,递上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特展的衍生品,这一盒文创礼品取自梵高作品《长草地和蝴蝶》。


【资料图】

据上海博物馆介绍,去年大年初一的观众为3818人,而今年大年初一的参观人数近6700人,同比增长75%。

“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现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在上海博物馆正厅正在举办“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引不少观众驻足。展览从上海博物馆精选了5件馆藏文物,并从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借展2件文物,将持续展至2月26日。

兔子灵动可爱,性情温顺,有繁衍不息、福寿康宁的美好寓意,自古就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兔子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所谓家兔明代才传入中国,在明代之前,文献所云的兔子,都是野兔。它们擅长奔跑,不受拘束,连宝马神骏都要取名“飞兔”“赤兔”。另一方面,兔子杂糅了神话、道教、佛教等因素,经由西王母和嫦娥奔月传说,成为了天宫使者,能够捣制长生不老药,象征着永生,也成为月亮的别称。

本次展览共7件展品,一楼大堂展出6件文物,包括西周的兔尊、双兔车衡饰,唐代的白釉兔,南宋的青玉兔镇纸,元代的水晶兔和清代的玉兔支神。三楼历代绘画馆将展出清代画家禹之鼎的《仕女三兔图》轴。这些包含兔形象的文物历经千百年,来自从南到北多个地区,展现古代人民对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

展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其中,西周的兔尊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介绍,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较为罕见。该兔尊于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是非常有名的一级品。兔身两侧饰三层依次凸起的圆形纹饰,由里向外依次是涡纹、四目相间的斜角雷纹和勾连雷纹。在晋侯墓地的晋献侯夫妇M8墓组和晋穆侯夫妇M64墓组中均有数个铜兔尊作为礼器陪葬,并且大小不一、形制有别,是为奇观。在该类器物内部曾发现树叶状残留物,可能用于制酒或过滤酒渣,说明兔尊应该是古代的酒器。

而衢州市博物馆所藏南宋的青玉兔镇纸艺术价值很高。该文物于1974年在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及其继室杨氏合葬墓出土。史绳祖是有历史记载的南宋文人,其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金银器、玉器、瓷器、铜器等38件珍贵文物,反映了南宋时期的高超工艺水平和审美取向,也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历史缩影。

此次展出的其余几件文物均为上海博物馆藏。西周的双兔车衡饰铸造精良,双兔形象写实,造型生动活泼,是西周青铜车马器中的精品。唐代的白釉兔通体施白釉,台座底部露白胎微泛黄,兔眼点褐彩。在中国古代,白兔往往被视为祥瑞之兆,地方官员常将之作为贡品进献中央。

清代的玉兔支神(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元代的水晶兔于1994年在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地宫出土。整体似作觅食状,质朴敦实、憨态可掬,有唐宋遗风。清代的玉兔支神质地为白玉,润泽光洁。整器集圆雕、阴刻、浅浮雕等多种技法于一体,雕琢精巧,玉兔支神摇扇持物,怡然自得,这也是上海博物馆所藏一组玉雕兽首人身十二支神坐像中的一支。

三楼历代绘画馆展出了清代画家禹之鼎的《仕女三兔图》轴,则是唯一一件需要观众找寻的文物。

展览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海博物馆试图通过此次展览的7件兔形象文物,展现从西周到清代,从南到北人们对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此次展出的文物品类多样、造型丰富,其中水晶兔发现自上海松江圆应塔地宫,希望这些惟妙惟肖的‘兔精灵’能够为观众朋友们带来新年的跃动之喜。”

同时,针对此次兔年特展,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也从文物中汲取灵感,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与观众一起共度新春佳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大年初一 晋侯墓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