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不仅是图个热闹 更重要的是传承

2023-02-25 06:39:40 来源:凯迪网

去年围炉煮茶火了之后,年轻人对传统茶文化的兴趣陡然升起,让过去还是处于配角的民俗风好像一下子走到了前台,且被年轻人赋予了新的社交属性。

还有越来越多穿着汉服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逍遥行走的年轻男女,以及农历年里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与新潮元素巧妙融合的那些打卡点,让我们忽然之间感觉到:民俗、传统文化对不少人而言或许只是图个热闹,但有一些年轻人将其变成了喜好。这种主动的加入与融合,无形中让民俗或者传统得到延续。


(资料图片)

舞龙灯

游客参观制木工具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

游客体验制作筷子

张欢今年24岁,家住南昌市安义县万埠镇。他在北京开了一家铝合金门窗店,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今年在老家让他最开心的就是看舞龙灯。

2月2日晚上7时许,一条长达30米的龙灯阵行走在万埠镇廖庄村和大花村之间,龙头高昂地抬起,龙身泛着黄色的光,蜿蜒在村庄的小路上,远远望去,宛如游龙。这条龙游到哪里,哪里就有鞭炮声和璀璨的烟花,随行的人和撑龙灯的人一起喊着口号,围观的村民则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这种龙灯,实际上叫板凳龙。”据张欢介绍,每节龙灯是由各家自行制作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只要在木板上装上四盏燃着烛火的灯笼,木板的前后端各有一个孔,到时再与其他家的木板相叠,把一根木棍从孔中穿过,村民撑着木棍连起一块块木板,即可组成龙灯,领头者则撑着龙头。“参加舞龙灯的人都要统一着红色套装、戴红色帽子,衣服上印着村庄的名字,别提多喜庆。”张欢笑道。

舞龙灯的时间一般定在春节之后、元宵之前。因为元宵节一过,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去外地做生意。1月中旬,张欢所在村子开始组织今年的舞龙灯表演,尽管没有强制要求报名,但村子里每家都有人报名,且大多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

“以前我总是认为,那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都很俗。”张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现在发现,传统文化能够传承这么多年是有道理的,它能把人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让大家在热闹中期待未来。明年我还要参加!”

去年年末,筷子文化爱好者舒怀远经营的筷子手工坊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落户。在这家店内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筷子,甚至是和筷子相关的文创周边。在筷子文化体验馆最重要的是可以亲手制作一双筷子。

绝大多数来体验筷子文化的是年轻人以及家庭群体。有一次,一名小孩制作了一双兔耳朵的筷子送给妈妈,“我的妈妈属兔,所以这双筷子是送给妈妈的礼物”。这个场景也让舒怀远记忆犹新。制作筷子的背后是一种情感传递。除了筷子之外,这里还可以让你体验制作木质的书签、勺子、手镯,这些摸起来粗糙的毛胚,经过打磨后便变成精致的礼物。

光亚平是一名“80后”,在南昌从事设计工作。他每天与各种各样的图稿设计、不同材质的纸张打交道,在他的设计里面,总是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是他最喜欢的内容。在每次设计当中,传统文化总能给予他更多创意,经折页、卯榫结构……光亚平设计创意为传统文化“增色”。

回想一个月前的喜庆日子里,南昌的各个商圈,从春节到现在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绳金塔庙会,将传统的豫章文化和现代的商业形式有机结合,再现了绳金塔繁华。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庙会活动于1月18日正式开幕,2月5日结束。此次庙会营造了一种古典、喜庆的氛围,让市民都能热热闹闹过大年。庙会期间,绳金塔景区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挂着各式的灯,包括油纸伞灯、鱼灯、孔明灯、灯笼架……让人应接不暇。赣派建筑配上这些灯笼让人感觉古风味儿十足。走在路上,时不时还能撞见装扮成李白等角色的NPC(游戏中一种角色类型),从街区二楼俯视,让人误以为此刻身在大唐。

除了在建筑装饰上靠近传统,绳金塔景区还设置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游客领略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不仅有舞狮、抖空竹、京剧等传统艺术和文化,还以舞蹈重现《丝路舞韵极乐之宴》和《千里江山图》。有数据显示,绳金塔景区客流量日均逾10万人次,为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春体验。

作为南昌的另一地标,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动也体现了传统和潮流的融合与碰撞。该街区既有舞龙舞狮的传统表演,还设置了《万寿赐福》剧本杀,数十名古装NPC陪游客飙戏。行走在万寿宫街头,到处都是穿着汉服、提着灯笼的年轻人在拍照打卡。“今年万寿宫真的氛围感满满,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花灯。”杨清和女朋友在网上看到许多人晒出的万寿宫照片十分漂亮后,也跑到现场凑热闹。

文化街区热闹非凡,展览馆里同样年味十足。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春节假期的观展需求,位于南昌市的各大展馆在春节假期正常对外开放。江西省博物馆开办新春特展大展宏“兔”供游客参观,数百幅与兔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图片展示了兔在自然世界、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的独特形象。这次特展陪伴不少市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江西省美术馆推出四大展览,同期共赏,让市民在展览中体验趣味传统艺术文化。其中,瑞兔纳福——2023全国贺年生肖藏书票、小版画作品展带着版画艺术家们赋予的祥瑞寓意和美好愿景,陪着市民一起迎春纳福。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在元宵节当天开展主题活动,与来馆游客一同欢度元宵,感受佳节气氛。该博物馆开展的“花灯璀璨福满元宵”主题社教活动,介绍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并让市民共同制作兔年主题花灯,共贺元宵佳节,让大家感受到了佳节的欢乐氛围,体会到年俗活动的乐趣。

其实,无论是绳金塔、万寿宫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是展览馆,都在通过传统文化与新潮元素的巧妙融合,以此来吸引年轻人更加关注和认同传统文化的美。

作为一名“80后”设计师,光亚平曾很长时间迷恋当代西方的设计理念,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匠人”这个词有了崭新的认识。由此,他开始了对传统文化以及民俗的“反刍”。

几年前,光亚平曾接到一单设计台历的业务,在他看来,日历(古称历日)与我国传统雕版印刷颇有渊源,从雕版印刷到如今的CTP四色印刷,其间跨越了1000多年,印刷技术的进步,是古人无法想象的。然而,日历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观念与现在的生活还有多少关联呢?

由此,光亚平几乎摒弃了过去自己认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开始在古诗词、榫卯结构的古建筑以及传统器物里徜徉。其设计出来的作品又借助于互联网,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好的设计是可以讲话的。”2021年末,光亚平推出虎年年俗周边文创作品《跨金虎骑绿马》,作品整个周边包含红包、门神贴纸等极具我国年俗特色的内容。绿马与“绿码”谐音呼应,诙谐巧妙。谈及设计初衷,光亚平表示:“我们其实是在用当下年轻人语境去表达,而选择门神、红包这样的内容载体也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呼应。”

对于筷子体验工坊的发展,舒怀远正在探索新的路径。当前,筷子文化体验馆集手工体验、文创周边、制作用具展览于一体,游客们可以参观了解筷子的知识,也可以体验制作一双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筷子。

“人有很多东西可以放下,但是唯独筷子不能放下。”这句宣传语摆在了筷子文化体验馆大门口的显眼位置。筷子作为日常餐具,代表着我国的饮食文化。“天圆地方,是筷子的核心。筷子有头尾之分,头部圆,尾部方,是筷子的经典样式。”舒怀远介绍。

在孩子们制作筷子的同时,他还会对筷子文化进行分享,并演示筷子的正确使用方式。“筷子和用餐礼仪也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也会和孩子们讲述一些用餐礼仪,以及使用筷子的禁忌。未来,我们还会有‘中国筷子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筷子文化。”

在该体验馆的一侧,展示着专门制作木具的工具:手工锯、木工刨、木锉刀、测量墨斗……这些制作工具让一块块木头从原材料变成家具甚至艺术品,“很多游客都会来这边参观,一些长辈会向随行小孩介绍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

“我们做的就是以筷子为媒,让更多人了解筷子文化。”在舒怀远看来,怎么讲好筷子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筷子文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今年春节假期,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人流高峰,但是对像舒怀远这样的线下体验馆来说,收入并不乐观。“每天来我们店里的人成百上千,但是体验消费的游客还是有限。”舒怀远认为,对于文化体验类业态而言,还是要把更多的体验业态聚集在一起,发挥集聚的效应;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的传统文化,从而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

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民俗已经不仅仅是热闹玩耍的一种方式,而是可以真正让自己更多地感悟内涵、产生兴趣的一种原动力。正如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有人因为喜欢汉服而开始对汉服制作感兴趣,有人通过背诵《滕王阁序》进而对南昌的历史感兴趣。

当下,年轻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拍照打卡上,他们更愿意并且热衷于加入到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借助于当前的信息化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图 张文琪、赵琼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杨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艺术 雕版印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