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今日视点:武汉蔡甸:移民村“蝶变”农旅融合“新风景”

2023-04-30 21:59:32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青山如黛,碧水似镜。车行至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道新民村,满眼的绿意让人身心舒畅好一幅美丽乡居图景。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搬迁至蔡甸12年来,在省、市、区各级部门关怀和帮助下,新民村立足当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团结带领全村移民,克服种种困难,打造出一条“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乡村游新路径。

如今,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和果树种植面积,新民村为移民们打造了一个“环境好、设施全、产业兴、发展旺”的家园,真正实现了“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为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完善基础设施塑造移民村“新景观”

新民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黄土坡移民安置点)距离蔡甸城区5公里,现有居民73户297人,是一个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村庄。通过发展“四大特色农业板块”,新民村打造了特色高效农业及果蔬采摘有机种植基地。2014年该村被授予“湖北省宜居村庄”“武汉市卫生村”和“武汉市生态村”称号。

近年来,新民村依托蔡甸重点旅游项目——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以创建省级宜居村庄为契机,对房前屋后、道路等集中进行整治,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对村广场进行改建,新建大花坛,新植树1000多株;对汉阳河低洼地进行整治,全村农户房前屋后绿化带实现全覆盖;聘请保洁员,实行门前“三包”,常年保持村湾环境的洁、亮、美。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邵龙丰介绍,从砂石路到水泥路、沥青路,路在变,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如今的新民村,一栋栋黄墙灰瓦的民房,宽阔的沥青路,竖立在村道旁的路灯,文化中心和健身广场,精美绝伦的文化墙,构成了一幅乡村宜居新图景。”

产业振兴走出以旅兴农、农旅融合“新路子”

村湾环境好了,就需要持续激发村民内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2012年,新民村选准了菜篮子项目,率先带动10户移民贷款自建钢架大棚78亩。在区农业局的培训指导下,当年种植出番茄10亩、黄瓜20亩、四季豆10亩、苦瓜15亩、长豆角15亩、辣椒8亩,长势良好,产量可观。

但因受当时蔬菜市场行情影响,收益不佳,使得一些农户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剩下时任村支书的龚万梅坚持至今。

龚万梅介绍,2012年开始,她试种5亩葡萄,于2015年挂果丰产,通过联系旅行社,第一批来村游客50人到葡萄园进行采摘,当天收入2000多元。

“从种植蔬菜转为种植葡萄,虽然在种植途中遇到过不少酸甜苦辣,好在最后终于成功了。村里紧接着又通过各种渠道引来不少自驾游,仅用三周的时间,将所有的葡萄采摘一空,第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龚万梅说道。

因为龚万梅葡萄采摘的成功,增强了新民村打造“农旅特色村”的信心。为此,村“两委”积极找资金,为扩大种植想方法、找出路。在省、市、区移民局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打造以无公害江城薯尖为主的蔬菜产业,以无公害美国提子为主的葡萄产业,以无公害新品种桃子产业,以无公害牛奶草莓为主的草莓种植产业的“四大特色农业板块”,果蔬面积达299亩,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村民们都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打开了新民村发展特色农业及果蔬采摘的新局面。

2021年,龚万梅卸下了村支书的重任,专心搞种植,如今的她可谓是村里的种植“红人”。

龚万梅说:“现在我们村,水果基地就有100多亩,品种大概有18、19个。现在水果种植大家很有信心,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的新民村依托乡村游,修建了绿色休闲道路、花海连廊、观光休息亭等配套设施,还在村内种植观光月季、竹林、有机蔬菜供游客参观旅游,全力打造产业融合示范村,挖掘各村组优势、特色资源,助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邵龙丰介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民村不仅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又新办了食品厂和家具厂,大部分村民实现了不出村就业。

“村民们经济收入都提高了,接下来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以文旅为主,持续打造‘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乡村游新路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旅游饭’,让每一个移民享受绿色筑梦的田园新生活。”邵龙丰说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婷 辜子琦 罗贝 刘毅)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