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千吨重器攀爬自如 高空施工似闲庭信步 空中造楼机减“体重”不减“功夫”

2023-10-07 22:25:1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罗玉箫 李经纬 谢杰夫


(相关资料图)

我国房建领域的“大国重器”——空中造楼机,如今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中建三局获悉,继新版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之后,适用于100米以下高度房屋建筑的轻型造楼机也开始进入市场。

空中造楼机全称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一体化装备平台”,由在鄂央企中建三局首创,技术全球领先,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经过20多年发展,这一“巨无霸”悄然“瘦身”,可身上的“功夫”不仅一点没减,还有了更多的“招式”和智慧。

“湖北造”之新名片:从猫爬树中获得灵感

这个国庆长假,长江武汉段两岸,在武汉长江中心和泰康金融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出现了两台空中造楼机隔江相望,“同台竞技”的罕见景象。

空中造楼机形如一个巨大的钢罩,附着在建设中的大楼顶部。走进造楼机内部,犹如进入一个“空中智造工厂”。

其内部由上而下覆盖三层半的建筑结构层,形成工厂化流水线。百米高空,建筑工人们不用日晒雨淋,在钢罩内各作业层接力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随着工序逐步完成,空中造楼机逐层顶升直至大楼建成。

最快三四天建一层楼,千吨重的设备每两小时就能攀爬一次。在数百米高空,这些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长期以来,大楼建设的高度超过300米和500米是两大“门槛”。500米的高空,大楼横向晃动的幅度可能超过一米。超高层建筑建造始终面临着人员难以到达、物资难以运输、高空作业风险大等多重因素的困扰。

20世纪80年代,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开始探索升级。直到2005年,在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施工中,中建三局首次采用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建筑物头戴一顶“钢帽”,附着在主体结构上边建设边攀爬,但平台荷载有限。

2012年,高438米的武汉中心大厦项目上,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首次应用。“从猫爬树中得到灵感,我们设计出类似的抓手紧紧扣住建筑物。”彼时参与研发的工程师李迪回忆。这一创举令设备最大顶升重量达到2400吨,14级飓风中,它也能岿然不动。

从北京第一高楼中信大厦、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深圳城脉金融中心大厦到在建的海南第一高楼海南中心项目……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高楼大厦工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也屡屡出现空中造楼机的身影。

中建三局承建、参建了国内六成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均采用空中造楼机建设。建设面积超600万平方米,平均节约工期近4个月。

空中造楼机还先后亮相央视《大国建造》等栏目,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等各类重大场合,为“湖北造”“中国造”代言。

首台轻型造楼机惊艳亮相:施工效率提高两成

“没想到我们楼高不足百米的普通房建项目,也能用上‘大国重器’了!”项目总工程师陈文武指着4号住宅楼自豪地说,国内首台轻型造楼机在鄂州市月陂安置房项目成功试用。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环绕4号楼外沿一圈,布满了红色的钢结构立柱,共有16根。它们共同支撑起了顶部的银色“钢帽”——轻型住宅造楼机。

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明浩介绍,此前的造楼机,设备整体附着在建筑外立面攀爬,能上不能下。轻型造楼机则不同,平台附着在自地面建起的钢结构立柱,即导轨立柱上,不受建筑建设进度影响。

得益于独立的支撑系统,这款造楼机整体首次被竖向分离成环绕建筑物的8个设备片区,可独立升降。

因此,轻型造楼机不仅能用于主体结构施工,在建筑物封顶之后,还能迅速变身为货梯或者加固版的吊篮,协助工人开展建筑外立面施工。

目前,轻型造楼机已经完美适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据测算,建筑全生命建设周期内,施工效率可提高两成。

陈明浩介绍,根据设计,轻型造楼机后期还可在平台下方再加挂施工电梯、卸料平台,平台上设置小型吊机、喷淋养护系统,喷涂、抹灰等建筑机器人,功能更加丰富。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