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靠天吃饭”变成“靠科技吃饭”,这里的“智慧制种”让人开眼界

2022-12-17 21:18:04 来源:凯迪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扬子晚报网12月17日讯(通讯员 王一凡 记者 陈咏)办公室内,技术人员娴熟地进行电脑操作,粮仓粮库内的通风除湿装备便运作起来,大屏幕上显示的反映示范田中苗情长势、土壤墒情、温度湿度等数据指标不时闪烁跳跃。17日,这是扬州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指导的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智慧农业场景。

实时监控

园区管理办副主任王文青推广研究员介绍,原来管理园区种植区和仓储区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忙得过来,现在只需一台电脑、一个人即可完成。在扬州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孙成明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园区以发展水稻种业作为先导性支撑产业,以“智慧+种业”构建智慧种业园区,推动种子生产耕、种、管、收、储由机械化向智慧化转变。

王文青告诉记者,智慧制种是园区的核心工作,1500多亩农田被划分成智慧繁种区、品种示范区、常规生产区三个功能区。通过两年的“智慧”建设,已经实现了智慧繁种、常规生产监测、智慧品种示范和智慧农业管理等功能,“智慧农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传统‘靠天吃饭’转向‘靠科技吃饭’,这是我们团队刚刚研发出的智慧大田机器人,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实现了田间智能行走、苗情数据采集、土壤墒情监测、病虫草害检测等功能,让技术员们足不出户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长势,作出灌溉和施肥预判。”

“智慧制种不仅有利于增产增收、省工省力,更重要的是制种的科技含量增加了,有助于我们种植、筛选出品质更好的水稻种质资源。”园区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毛曦表示,“依托繁种区的物联网设备,我们为每一片种植区都配上了‘身份证’,只需要点开数据库搜索,便可知晓该区域种植农事操作记录,保障了种质资源的品质安全。”据了解,作为当地最大的种子生产基地,明年园区供种覆盖到周边12个县市40多万亩水稻种植,为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靠天吃饭 扬州大学

推荐内容